上虞20家敬老院兼并重组 引入专业养老机构

04.08.2016  10:37

  如何破解乡镇敬老院“低小散”格局?上虞区民政部门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合并全区20个“低小散”的乡镇敬老院,新增投资2亿元,在全区7个中心乡镇新建大型养老机构。改革既让农村五保老人享受更好的养老服务,也提升上虞乡镇养老院社会养老能力。
  百官街道路东村,上虞区百官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坐落于山水之间。池塘和假山点缀了这个占地23亩的养老服务中心。三栋主体建筑占地7600平方米,可容纳200张床位。中午11时,记者走进养老中心内,走廊明亮而开阔,中厅的座椅上坐满了休憩聊天的老人。他们刚吃完午饭,闲谈一会后就回房睡觉。医疗室、健身房等、棋牌室等各种配套设施一应齐全。
  “环境很好,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工作人员很负责。”双眼失明的曹未芳行动不便,每天的饭菜都由服务中心护理员送来。曹未芳喜欢吃饭时喝点小酒,听会广播。尽管看不到周遭事物,但清新的空气和清晨的鸟叫声,都让他心旷神怡。记者走访了几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独立卫生间,浴霸、淋浴喷头等一应俱全。
  如此待遇,过去曹未芳是享受不到的。去年6月之前,曹未芳还呆在梁湖镇敬老院。在当地民政部门人员带领下,记者见到了已经废弃的梁湖镇敬老院,一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房屋,设施陈旧,墙壁斑驳。
  去年6月份,上虞区取消梁湖、驿亭两个镇的敬老院,将原先两个乡镇敬老院的老人,搬迁至新建的百官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不仅老人的待遇提高了,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也直呼满意。服务中心管理人员曹国强是原梁湖敬老院院长,他告诉记者,过去敬老院工作人员少,往往采购、厨师、护理一人担,工作极为繁琐。如今整个养老服务中心有工作人员20名,配备专业厨师、医务人员。每个人各司其职,效率大大提高。
  房屋陈旧,人员缺失,是上虞区乡镇敬老院过去的真实写照。上虞区民政局副局长陈波告诉记者,与其他城市一样,按照历史惯例,上虞区20个乡镇街道,各有一个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辖区内的五保户老人。
  这些乡镇敬老院大部分由旧学校、旧厂房或者公社旧址改造而来。大部分建筑造于上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房屋过于老旧,许多硬件设施已经到了无法改建的程度,安全隐患多。硬件上不足,软件管理上同样乏善可陈,乡镇敬老院的管理人员也多为退休村干部,护理员则多是村里中老年妇女,专业能力较差。另外,部分乡镇敬老院老人数量少,公共资源浪费严重。“部分小的乡镇敬老院,五保老人只有六七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厨房消毒室等都不能少,也是一种重复建设。”
  如何破局?2013年开始,上虞区民政局提出乡镇敬老院提升计划。投资2亿元,在辖区内小越、章镇等7个中心乡镇新建大型养老院,每个养老院承接附近乡镇敬老院的五保老人,那些陈旧的敬老院则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在模式上,上虞民政部门同样进行了尝试。“我们积极推动公建民办的模式。”陈波介绍说,为了让这些新建的养老服务中心有更好的服务,上虞民政部门积极引进民营专业养老机构,在保证五保老人供养的基础上,服务中心可以承接社会普通老人,进行市场化运作。
  目前上虞区7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百官街道服务中心已投入运营。小越镇养老服务中心正在与杭州一家专业养老机构做最后洽谈,择日正式开业。章镇等三个养老服务中心主体建筑已经竣工,等待最后的验收,还有两个养老中心正在进行招投标。届时,上虞全区300名左右的五保老人将全部搬入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