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让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强调“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开放性这一特性,是由实践的永恒性、本质的革命批判性与立场的人民性所共同决定的。
实践的永恒性决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得到检验,实践无止境决定了理论必然以开放性的样态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根植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结晶,蕴藏着理论性与实践性、体系性与开放性的二重张力,这一张力促使其不断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世界、在与具体的社会实践相结合中更新自身的理论形态。实践处于不断的流变之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催生对理论的校验、完善甚至证伪,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特征,同时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内在根据。
自身的革命性批判性决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不断向前发展,其根本动力来源于内部矛盾和冲突,即自我批判、自我革命、自我否定。这一特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具有辩证开放性、不断自我超越性的体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阐释现实社会发展问题之时具有更为广阔而包容的空间。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人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与革命性精神,坚决反对把具体理论绝对化的教条主义和权威主义,大胆超越前人的某些具体结论而进行理论创新,用“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代替“正在衰亡的现实的东西”。
立场的人民性决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的思想理论体系,其根本旨归是为人民服务,并实现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人类的彻底解放。这一立场使得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得以昭彰,也使无产阶级政党牢牢占据道义的制高点。
作者:尚庆飞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