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县积极开展废弃矿地造林 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26.03.2020  12:13

  自我省全面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以来,德清县坚守绿色生态底线,结合废弃矿山和坡地较多的生态现状,通过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分类实施,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建设之路,矿山生态环境极大改善,用地空间得到了进一步拓展。近年来,全县开展废弃矿山治理面积1.2万亩,其中废弃矿地治理成林地860余亩,生态环境改善明显。

  一、凝心聚力,扎实推进废弃矿地造林。一是联动配合,政策激励。把平原绿化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县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自然资源、农业、财政、建设等部门协同配合。把废弃矿地造林等绿化造林工程纳入对镇(街道)的年终考核内容,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联动、考核激励、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二是项目整合,资金保障。出台《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快绿化造林建设的补助政策意见》,将闭坑矿基地复绿造林纳入绿化造林8大工程建设,验收合格后给予5000元/亩的补助。同时,将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与“土地整理”“美丽乡村”“四边三化”等全县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相结合,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三是创森带动,绿色先行。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总目标,紧紧围绕“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主题,在矿区开展“一村万树”“新植1亿株珍贵树”以及义务植树等活动。植树节期间,德清县四套班子领导、绿委会成员单位负责人、所在地镇机关干部及志愿者170余人,在乾元镇方山复垦项目区块开展植树活动。

  二、把好“三关”,着力提升绿化造林质量。一是统筹规划,把好“设计关”。按照“宜耕则耕、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林则林”的总要求,对全县废弃矿地的利用方向开展调查和规划,并进行分类处置。在树种选择上,以榉树、银杏等珍贵彩色树种为主,坚持适地适树。全面开展造林更新“落地上图”工作,及时将造林设计、验收数据录入到省营造林管理系统中,精细化管理绿化建设。二是精准施策,把好“质量关”。每年制定营造林生产计划,分解落实年度目标任务,督促镇(街道)按照绿化建设要求,从绿化类型、绿化地点、资金投入等方面严格组织实施。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行绿化工程招投标管理制度,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引导营造林专业队伍参与项目设计、施工和监理,目前共培育营造林星级企业19家。三是加强抚育,把好“养护关”。实行“一造管三年”的管护制度,切实加强新造林和补植造林的抚育管理。积极组织科技专家对珍贵彩色树种的“种管养”进行全面指导,确保种一片、成一片。健全绿化管护制度,建立护林员及专业养护队伍280余人,对全县绿化区块进行统一巡查养护,真正实现养护任务落实到人头、落实到地块。

  三、因地制宜,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家园。一是结合“一村万树”重塑绿水青山。坚持废弃矿山复垦与植树造林紧密结合,积极开展闭坑矿基地生态复绿造林,目前全县共营造矿基片林千余亩。如乾元镇城北村在原信谊二矿废弃矿山内种植榉树等珍贵树1600余株,复绿造林面积134亩,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面貌,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二是结合“美丽田园”打造生态田园。打造废弃矿地造水田的全国示范样本,并在田间覆盖森林网格。目前全县累计打造生态田园面积5700亩,新增矿基林带38千米。如洛舍镇东衡村将1800亩矿区土地复垦成水田,并在机耕路上种植银杏、榉树等珍贵彩色树种,实现耕地面积增加,农民种粮增收和生态环境修复多赢。三是结合“生态修复”还原自然本色。采用边坡挂网喷播草籽乔灌木、种植挂藤植物等方式,实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将裸露山体还原成自然本色。截至目前,完成边坡治理面积3300余亩,大大增加了绿化覆盖面积,有效维护了森林生态安全。

(湖州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