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开发区追求创新能力和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12.12.2014  14:18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部署进一步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试验田和开放排头兵作用,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形势下如何定位?行政机构如何简政放权,下放审批权限,怎样完成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避免同质化竞争?监督考核评价体系如何建立?2014年12月10日,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副司长邱丽新作客中国政府网,并回答有关问题。
  《意见》明确的开发区发展方向与以往有哪些不同?
  [邱丽新]这次《意见》中也是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国家级经开区新时期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式提出了明确的方向。一是提出新时期国家级经开区的发展定位要实现“三个成为”,即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培育吸引外资新优势的排头兵,成为科技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
  “三个成为”定位是和2004年在首批国家级经开区设立20周年的时候,国家召开了国家级经开区会议,在2005年国办转发了《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在当时意见中提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战略是三为主、两致力。当时提出,“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转变”的发展方针。
  对这个发展方针今年进行了调整,把其中涉及外资、外贸等开放型经济的内容整合到第二个“成为”。同时结合十八大的要求,就是以科技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为路径促进国家级经开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同时强调了国家级经开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作用。转型升级两个轮子,一个是创新驱动发展,一个是绿色集约发展,通过两个轮子的驱动使开发区达到转型升级。
  二是明确国家级经开区要在发展理念、兴办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完成“四个转变”,这也是新的要求。国家级开发区在开始时是追求速度和规模,因为是从零做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30年之后,特别是首批开发区以及陆续成为国家级开发区的后来开发区,当你的速度和规模到一定程度,在新的时期就应该更多关注质量和效益。这是一个转变。第二个转变,开发区从一开始就作为当地政府的派出机构,是准政府的模式,所以很多工作是政府一手抓,全由政府往前推进。
  发展到现在,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在建立并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在这种情况下对政府就有新的要求,需要政府做的事情政府必须全力以赴去做。有些工作可以由市场、由企业、由中介组织做的工作要交给他们来做,一方面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同时政府应该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得更好。包括政府转变职能,更好的建立好规则和做好规划,更好的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希望开发区在以往优势基础上,依托自己的优势和资源禀赋,要差异化发展,使更多产业不仅是质量的集聚,更多是产业附加值的提升,这也是未来开发区努力转变的方向。最后一个转变就是开发区以前,特别是在初期,因为要打造好投资的硬环境,包括最初说开发区三通一平到后来五通一平,现在已经达到九通一平、十通一平这种硬环境的打造,经过调研发现,更多在开发区落户的企业和希望到开发区的投资者,他们更希望是在硬环境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政府提高服务水平,提高行政效能,从法治透明度和营商环境方面使得投资者有更好的投资环境和回报。《意见》这次从开发区未来三个成为和四个转变方面对开发区有新的要求。
  在发展理念上不仅要求速度,更重要的是创新能力和产品附加值的提升,管委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建章立制、加强监管、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上,逐步把建设、招商、运营、管理甚至是园区的服务都委托给市场主体,降低行政成本,也提高市场活力。在发展重点上坚持产业发展差异化,引资政策规范化。在管理方式上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软环境的塑造上来,包括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高效优质的政府服务,这些都需要做新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