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五万名师生“七水行” 助力好地方建设

24.03.2017  01:43

一是巡河护水。在距离各学校3公里以内范围的公路沿线河流或主要河流上,划分责任河流或河段,以大队或中队为单位,设立“我的河 我爱护”红领巾护河牌,成立了42支红领巾护河队。在校学习期间,红领巾护河队队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每学期至少参加2次清洁河道垃圾或宣传等志愿活动;寒暑假及休息日,每年至少2次与家长一起参加巡河活动;每学期组织3-4次红领巾巡河活动,发现河道有垃圾或受污染等情况,及时向学校报告,由学校向“河长”或相关部门反映。2017年3月22日,县实验小学、北门小学、齐溪镇中心小学等学校集中统一开展万名学生巡河行动,各校以小队、中队为单位,在教师的带领下,到划定的河流区域进行捡拾垃圾等清洁活动。通过活动,增强保护水源和水环境的意识。

二是鱼苗净水。开展“3?22”全县中小学生鱼苗放养活动。各校在教师的带领下,组织部分学生到划定的河流区域放养合适的小鱼苗,发挥鱼的“清道夫”作用,通过生物治理的方式净化水质,更好地恢复水生态环境。3月22日,县实验小学、中国海外马金希望小学、池淮镇张湾小学等学校利用垃圾分类、爱心捐献等方式筹集小鱼治水基金,成功放养4000余尾鱼苗。

三是植树固水。开展“3?12”、“3?22”全县中小学植树固水活动。结合美丽校园建设,组织师生在校园内有规划地植树,努力实现“大树入校、花卉进班、围栏披绿、校校有景”。2017年,全县教育系统开展了“我为国家公园添份绿”植树月系列实践活动:宣教爱绿、实践护绿、植树增绿。开展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认养绿地基地活动;开化县第三初级中学开展了“建好珍贵林,出彩好地方”为主题的植树节活动;天地外国语学校开展了“亲子增绿”活动,学生在与家长同栽一棵树;朝阳小学大树入校,建设美丽校园;中村乡中心小学学生利用垃圾分类所得购买小花苗为班级和校园添加绿色……截至日前,2017年全县各校已种植10000余株树木花草。

四是文明美水。在全县中小学常态化地开展“三个一”活动。一是弯腰行动。在上学或放学路上,开展“见到果皮弯弯腰,见到纸屑弯弯腰,见到食品袋弯弯腰”,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二是“啄木鸟”活动。查找社区、街道、庭院等场所乱涂、乱画、乱贴等不文明现象,及时清除牛皮癣,美化生活环境。三是垃圾分类行动。各校要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强化垃圾分类实践,提升垃圾分类的准确度,做好可回收垃圾的回收处理工作,防止垃圾污染水源。3月22日当天,城区各校“啄木鸟”们在学校周边共清除牛皮癣100余处。

五是乐游悟水。开展走进“幸福家园 乐游悟水”活动。各校要按照有关要求组织学生春游,开展“水与环境”“水与生命”等主题实践活动。3月22日,开化二中的学生们走进学校附近的山河溪流,用手中画笔描绘绿水青山美景,从大自然中获得心灵启迪,感悟自然情怀,增进对家乡的热爱。

六是课程启水。全县各校开展以治水护河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活动。收集资料专题介绍开化的“五水共治”情况,上好“爱水、惜水、护水”必修课,推进“治水护河”知识“进学校、进教材、进教学计划、进课堂”,以教促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开化中学的《一江清水出开化》课程入选浙江省精品课程;开化县华埠中学着力打造“若水文化”,规划若水课程,探索灵动课堂,培养具有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和身心健康的“若水学生”和“若水教师”;开化一中精心编制校本教材《开化俗览》,将“”作为一项重点专题编写其中,内容涵括开化民间风情祈水节、保苗节,开化本地特色水产品清蛳、清水鱼等;开化华埠幼儿园精心布置“上善若水”的育人环境,该园的门厅、走廊、教室、幼儿活动区域等每一个角落都渗透了水的内涵,组织“我与水的故事”摄影比赛,并将比赛成果制作成展板放置在大厅供家长和孩子们阅览。

七是宣传爱水。全县各校全面开展“开化是我家 治水靠大家”的“五个一”主题宣传活动:召开一次“治水护河”主题班队会;发放一份“治水护河”工作倡议书;召开一次“治水护河”为主题的家长会;出一期“治水护河”为主题的黑板报;举行一次“治水护河”签名仪式等。充分发挥学生在“治水护河”中的宣传员、示范员和监督员作用,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学校带动社会,形成全民治水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