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念 做好服务文章 为建设世界名城提供坚强要素支撑

07.12.2017  14:52

做好服务文章

为建设世界名城提供坚强要素支撑

记者 章岚 通讯员 杨文龙

不久前,央视《对话》栏目以“行政体制改革浙江样本”为题,聚焦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其中杭州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践的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今年4月份以前,杭州市民办理不动产证,需要排三次队、取三次号、做三次受理,前后大约经历15个环节。

而现在,只需要在“联合窗口”取一次号、排一次队、交一次材料、等待一次受理即可,整个流程减至4个环节,而且办理时间也由原来的房屋交易40分钟、税收30分钟和不动产登记50分钟,整体压缩50%,实现全国最快、全流程“60分钟领证”的杭州速度。

这只是杭州市国土资源局改革创新、提升效能,不断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的缩影。

今年以来,在“后峰会、前亚运”的历史机遇下,市国土资源局砥砺前行,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切实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落实,在保障经济发展、落实耕地保护、加强民生保障、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且富有成效的工作,为推进杭州城市国际化,建立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国土资源要素支撑。

A

以人民为中心

推进多项改革和工作

从四月份实现“最多跑一次”以来,市不动产登记业务的改革仍在持续深化。

据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将要升级的最新版本中,杭州不动产登记要通过开发统一平台、整合一套材料、重构一个流程、使用一套人马的“四个一”模式,将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向纵深推进,从而跑出新的“杭州模式”。

更多的智慧基因也被植入到不动产登记改革中。登记费用自助缴纳,微信平台登记导航,证书证明自助领证……在强化数据、保障平台的基础上,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聚焦群众对不动产登记的“痛点”、“堵点”,以智慧化和数据跑路的手段,量身定制了一批有杭州特色的便民服务举措。

群众有需求,改革就有方向。

除了大刀阔斧地推进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改革外,市国土资源局还以双浦镇农村土地全域综合整治和天目山镇农村闲置房地盘活利用为突破口,探索农业农村用地新机制。

11月7日下午,天目山镇一都村村民夏治安从刘国洪副市长手中接过了宅基地及住房一体的不动产权证。这是临安发出的首本农村宅基地及住房不动产登记证,标志着临安区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这只是农业农村用地新机制探索的第一步。按照市国土资源局计划,接下来还将通过盘活存量用地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去激活农村发展活力,让农民的“财产”活起来,从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环境美”向“发展美”升级转型。

为确保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杭州今年还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的攻坚战。

在省政府部署开展的“除险安居”三年行动计划上,杭州自我加压,提出“两年消除已知隐患点”和“即查即治、不欠新账”的工作目标,即到2018年底全面消除全市已知的403处地灾隐患,使受地灾威胁的7658人彻底摆脱灾害威胁;开展全市地灾隐患巡查和未知隐患大排查,对新发生或新发现的地灾隐患点当年启动综合治理。

截至9月底,杭州已超额完成了今年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的消除150个隐患点、减少受威胁人数3200人的目标任务。

目前杭州已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地质灾害防治预警体系。”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近两年来,杭州不仅加大了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投入,而且还通过演练等形式来加强群众的意识。“可以说,别的地方在忙于抢险、救人时,杭州在忙避险、演练,真正防患于未然。

B

严守红线保资源

突出重点保发展

作为经济大市、资源小市,如何解决发展用地与保护土地资源的矛盾,杭州的做法是规划先行、靠前指导,把耕地保护融入杭州的经济建设与城市发展中去,从谋划城市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从而实现保资源、促发展的和谐共进。

日前,杭州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正式通过省级验收。据了解,全市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54.61万亩、永久基本示范区97.8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库5.54万亩,其中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4.6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达到了省政府下达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

与此同时,杭州还认真落实永久基本农田落地到户工作,签订保护责任书2279份,向农户发放保护明白卡65.27万份,设立保护标牌2576块,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下一步将积极贯彻中央4号文件精神,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管控性、建设性、激励性长效保护机制。”市规划耕保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去年建立并实施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基础上,杭州还将强化监测监管,加强质量建设,真正做到“划准、管住、建好、守牢”永久基本农田。“年底之前,约3.1亿元的耕地保护补偿资金会下发到位。

此外,还利用微信公众号、基本农田阳光网站等信息平台,构建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全员监管体系”,调动村集体等农村基层组织与农民主动监管的积极性,运用社会公众的力量共同参与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与监管,这也是杭州探索基本农田保护监管的一条有效经验。

垦造水田方面,杭州今年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截至10月底,全市垦造水田项目竣工验收面积已经达到了11270亩,提前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前提下,杭州还开展了资源保护“亮剑”行动,以“三改一拆”、“无违建”创建等为平台,淘汰落后产能,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全市违法用地面积和比例得到较好控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规划为龙头,发展绿色矿业为目标,今年杭州还推进了我市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向纵深发展。

去过富春江边的富阳宏升建材的人,都会感叹“漂亮整洁得完全不像一家矿山”。

这是宏升建材坚持绿色、创新发展的结果。近两年来,宏升建材以“引领产业变革、推动产业进步”为使命,从传统资源型企业成功转型升级为先进制造型企业,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创造了金山银山。

认真践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创新资源利用方式则是杭州摸索出的发展路径。在杭州,破旧厂房变身基金小镇,低效用地产业升级等蜕变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另一方面,以“征地拆迁清零”与“回迁安置清零”为主抓手的“双清行动”,也是全面推进杭州城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组合拳之一,既能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为城市建设、发展腾挪空间,保障了包括西湖大学、地铁三期、绕城西复线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又能维护好百姓的切身利益,提升百姓生活质量。

C

优化土地供给结构

多举措稳市场

10月27日,杭州首宗租赁用房地块正式出让,由杭州市城东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总价4.5亿元拿下,楼面价为5049元/平方米。

该地块项目建成后将只租不售,所建房屋将全部纳入杭州房屋租赁信息服务和监管平台管理。这充分体现了杭州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着力发展租赁市场、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的决心。

今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多个政策鼓励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杭州也积极响应中央号召。

据介绍,接下来杭州租赁住房供应量还会增加,市国土资源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下一步,将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应:一是将租赁住房用地供应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结合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等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的需要,确定一定比例住宅用地作为人才专项租赁住房用地;二是配合住保房管局在商品住宅项目用地中配建公共租赁住房,主城区配建比例不低于10%,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配建比例不低于5%;三是对以招拍挂方式出让商品住房用地,土地溢价率超过一定比例后,由竞价转为竞自持商品房屋面积;四是积极开展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既有效增加租赁住房供应,又积极拓宽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增收渠道。

供地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按照此前发布的《2017-2019年杭州市区供应三年滚动计划汇总表》,2017-2019年三年杭州市区计划出让631宗土地,总出让面积35080亩,其中住宅用地354宗,总面积24196亩。三年内杭州市区每年稳定推超100宗住宅用地。


(来源: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