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农民“特色养殖”

09.07.2015  11:27
  人工养殖,还是自然放养?喂饲料,还是吃植物?在建德,很多养殖户从特色养殖上尝到甜头,养殖业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污染型向环保型转变。他们还将饲料、土鸡、石蛙等相互串联,形成首尾相连、一条龙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在生态与发展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
  
   石蛙吃上“中药材”,多维生态价格高
  走进莲花镇戴家村洋溪岭自然村,绿树成荫、流水潺潺,一派田园风光尽收眼底,莲花蛙海家庭农场就坐落在这青山秀水当中,1300余平方米的露天养殖区内养殖着3000多只石蛙。
  女主人赖根梅是个敢想敢做的“女汉子”。2011年7月开始筹建家庭农场,她觉得蛙园里光养石蛙闲置了不少空间资源,单一的环境也不利于石蛙生长,于是她想利用植物天然属性来管护蛙园。2013年她在蛙园里种起金银花、鱼腥草等中草药。“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植物呢?”赖根梅道出其中的奥妙:“这些植物有三大功能,一是可以覆盖裸露土地,二是特殊香味可以杀菌,三是能抑制杂草生长,为蛙园搭建起天然屏障,用植物帮助引虫、吃虫,发挥药食同源的作用。
  经过两年多摸索,她反复筛选出6-7种植物,并在场区形成“多维生态种植”模式,即在蛙园中按照高低配置,行间栽种猕猴桃,两侧空地种上中药材,立柱上种植爬山虎,并在外围栽种红豆杉和北方白杨树。赖根梅介绍,利用该模式产出的石蛙比普通石蛙价格高出20%,加上金银花等销售收入及所节约的饲料,每亩蛙园可增收近万元。
  
   山羊配备“营养师”,变废为宝效果佳
  20年前,大同镇村民蓝金成因锯板伤右手,成了残疾人,但他没有失去创业信心,开始尝试养羊。“要想羊儿长得好,吃什么很关键。”蓝金成想到每年稻谷收获时,农户最头疼的就是秸秆处理问题。如果能把秸秆加工成饲料,即“变废为宝”,又有助于保护环境,不是“一举两得”吗?于是爱动脑筋的蓝金成从农户田里收购来玉米、豆类等农作物的秸秆,用切割机将其碾碎,然后加入适量玉米粉、酒糟搅拌,最终变成山羊爱吃的饲料。按一只羊每天平均吃5斤饲料计算,每月要消耗秸秆150斤,200只羊一年下来可吃掉秸秆36万斤,年可节约成本万元。
  今年42岁的“新养羊人”许仙丰,在莲花海拔600米的高山上,流转当地近20余亩荒山发展起养殖产业。“波尔山羊适应能力强,只要是植物不论青黄它都吃。”自2014年养羊后,勤劳的许仙丰会第一时间将收购的秸秆晒干,存入饲料库,便于随时加工。许仙丰养羊还有综合效益,羊粪可以种植铁皮石斛,同时也是高山茶园的优质有机肥。
  
   土鸡有了“运动场”,遛弯捉虫增免疫
  “吃饱没事儿就遛圈儿,玩够了就回窝睡觉。”莲花镇莲花村的养殖户吴美芳,乐呵呵地谈起“固定窝+运动场”的生态饲养模式。何氏禽蛋专业合作社位于海拔约400米的薛上自然村,地广人稀,养殖房沿山而建。走进养殖区可以看到在两米多高的水泥墙外种着50多棵板栗树,树下一根杂草都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农场主吴美芳介绍,这里就是土鸡们的“运动场”。一般养殖户总喜欢把鸡喂得很饱,然后不运动等着长肉,而她却相反,经常让鸡运动,到山上和板栗园里捉虫吃。最多喂些自家种的玉米,因为这样可以增加鸡肉嚼劲,提高抵抗力。
  自从土鸡有了运动场后,身价也随之提高,普通蛋鸡7元/斤,肉鸡14元/斤,而放养的土鸡要卖到45元/斤。为支持“五水共治”,尽管山上可以养4000多只鸡,但是吴美芳主动削减养殖数量,目前才养了200多只。这些鸡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生意再好也不会扩大养殖规模,算是一种‘饥饿营销’吧。”吴美芳笑笑说。(本站编辑 赵恬恬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