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体系 到后年杭州要新增3个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

04.12.2015  10:21

    “假肢佩戴一定要定期拿下清洗,否则和真肢缝合处易感染”“截肢处最好也经常按摩,出现不舒服尽早就医”……昨天是国际残疾人日,杭州市拱墅区米市街道米市社区专门请了市残联的医师到社区,给社区及周边的残疾居民做爱心体检,讲解日常护理的重要性。社工说,对社区的140多名残疾居民,社区会定期上门看望,“但还是希望有更加完善的照料体系,让他们能更无忧地生活。

    现在,好消息来了。昨天,记者从杭州市政府了解到,《关于进一步健全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已经出台,本月28日起施行,其中就提到要发挥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仁爱家园”等的作用,为有康复需求和适应指征的残疾人全面开展康复医疗、功能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心理辅导、残疾预防等康复服务。鼓励社区康复服务站依托当地医疗机构建设,为重度残疾人提供“家庭病床”签约服务。各地社区(村)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康复站(科、室)规范化建设,每个康复站(科、室)应配备1—2名康复责任医生,开展基本康复服务。

    到2017年,全市新增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3个、康复床位300张。全市新增残疾人专业托养机构5个、床位500张,新增、改造提升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100家。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首席记者 丛杨 通讯员 俞婷        编辑:汤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