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法院庭审引入人工智能 小Ai进法院解放书记员

09.06.2016  18:08

    还记得“阿尔法狗”大战韩国棋手李世石吗?现在人工智能也进了法院。

    “现在开庭。”6月7日上午,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宣某危险驾驶案在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法官话音未落,显示屏上就同步出现汉字:“审判长:现在开庭”……庭审结束后,显示屏上记录着庭审中法官和诉讼参与人说的每句话,但书记员却从始至终都没有碰过电脑键盘。这是国内首例由人工智能程序替代书记员完成庭审笔录的案件。

    2014年8月以来,浙江高院为有效缓解案多人少矛盾,倒逼庭审规范高效,在全国率先探索以录音录像代替书记员庭审笔录,明显提升了庭审质量和效率。今年1至5月,以录音录像代替书记员庭审笔录案件达10.8万件,约占开庭案件52.3%。

    为进一步从庭审中解放书记员、方便二审法官了解一审庭审情况,浙江高院充分利用现有庭审设备,于今年5月开发启用了人工智能程序小Ai。使用人只要点击电脑桌面上的客户端,小Ai会根据预先设置,自动注明发言人角色,准确区分庭审发言对象及发言内容。

    面对这份人工智能程序完成的庭审笔录,西湖法院法官林阳说:“之前庭审笔录经过书记员的理解、归纳,或多或少会存在偏差,而现在能够原原本本记录发言人的意思。法官能更好地把握当事人的情绪及意向,有利于之后的调解工作或者判决书的撰写。

    据了解,除庭审记录外,今后人工智能还将在12368司法服务热线、调解、合议、审委会等更多领域试用。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黄宏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