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庆元巧用匠用巧匠推动小城镇建设

07.12.2018  01:31

  中新网浙江新闻12月5日电(记者 周禹龙 实习生 施紫楠 通讯员 吴玉玲)近年来,浙江庆元在小城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针对自身环境基础面貌差、资金投入有限、特色彰显不够等问题,在“主动发挥地方工匠作用”“彰显地方特色”等方面做了积极有效地探索,启用了一批民间能工巧匠,他们纷纷献策献“技”,为小城镇打造了一批精致、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节点,推动了庆元“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小城镇建设。

  有一种温情藏在小城镇“篾匠”里

  庆元县是浙江省林业重点林区,全县现有竹林面积34.2万亩,毛竹资源十分丰富,独特的自然条件成就了一种竹蔑技艺,此类竹制品也广泛运用于百姓的生产生活中,如竹篮、箩筐、背篓、筛子、簸箕等。

  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各乡镇拆整出大面积的空地,群众把大部门土地开垦出来用于种植蔬菜、水果等,篾匠通过竹篾传统制作手艺,将毛竹通过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等多道工序,编制成竹篱笆、菜圃围栏等,点缀着小城镇的角角落落。

  有一种深情溶于小城镇“木匠”中

  庆元是中国廊桥之乡,民间深藏众多巧木匠,在小城镇整治中,各地拆除了大量破旧房屋,而拆除的旧木料在木匠的手中“摇身一变”,成了十分精美的点缀物,不仅对沿街建筑立面、拆后空间进行提升和改造,还修建了一座座精致独特的休闲廊亭、一张张简单实用的实木座椅。既保证了村庄建设风貌和谐统一,又无形中向群众渗透着节约与再利用的环保理念,一举多得。

   有一种情怀凝结在小城镇“石匠”里

  石头是整治过程中一种十分常见的材料,主要用于道路铺设、节点打造、石桥建造等。

  庆元江根乡石匠文化底蕴深厚,石匠众多,石材建筑工艺闻名遐迩,被称为“石匠之乡”,不仅在小节点打造时融入石匠元素,还在拆破拆旧过程中保留旧石墙,在房屋修缮和庭院改造使用废旧石材,用石材修复石桥、石路、石墙等,他们垒石为坝,架石为桥,砌石为墙,筑石为道,最大限度保留江根石头的历史印迹。

  庆元东部乡镇地广人稀,因缺少产业支撑,大多数的青壮年外出务工,最终因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匠们又重新回到家乡,自发参与整治,用“手艺活”为小城镇建设献礼。

  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小城镇整治,庆元石匠文化得到有效展现和传承。

   有一种真情展现在小城镇“泥瓦匠”上

  泥瓦匠是一种技术性工作,是在掌握基本能之后的长期汲取经验后的艺术,不但要求牢固可靠,还需美观有内涵。在小城镇整治中,他们砌砖刷墙,铺地盖瓦,如庆元荷地镇巧妙利用土青砖,旧石门,旧青瓦,旧磨盘等当地旧材料,复制了“三让世家”“积德堂”“积善堂”三座牌楼,展示了荷地积善崇德的优良传统。

  龙溪乡用青瓦翻新修整了整治区域内的屋面,统一屋顶深灰色瓦片与白色边缘相结合的色调,将传统“浙派民居”保护提升得恰到好处,浑然天成,

  有一种情话流露于小城镇“新画匠”间

  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除了当地“土”工匠出色的“手艺活”,还涌现出一批“新画匠”为小城镇建设“添砖加瓦”。

  庆元岭头乡有两位艺校毕业的年轻干部,金点子频出,他们在走村入户的时候,向当地群众讨了一些旧木材,将岭头的名土特产、人文风情、风景等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示在木桩上,这些木桩用麻绳悬挂在村内各个路口节点上,引来了游客和群众的好评。

  据悉,目前已完成了木桩画30余幅,后续作品还在创作中。

  相关负责人表示,庆元县充分挖掘了地方能人巧匠,调动了当地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让群众成为小城镇建设的“设计者”“建设者”“评论员”,庆元将小城镇整治工作化繁为简,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整治工作有朝气、有盼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