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扶助力 庆元县提前完成“十二五”农民人均纯收入既定目标

25.03.2015  18:14

2014年是新一轮特扶项目启动实施之年,庆元县共实施特扶项目22个,其中扶贫开发类项目9个,产业发展类项目2个,公共服务类项目11个。概算总投资5.38亿元,其中:市县财政投入1.32亿元,省级原渠道补助0.86亿元,业主(农户)自筹及其他投资1.2亿元,省特扶资金补助2亿元。

  2014年,庆元县投入6120万元特扶资金,深入实施一系列农民增收扶持政策,助力扶贫开发。特扶资金的注入,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体系的构建,使得农民收入显著增长。2014年,庆元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762元,增幅12.1%,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6790元,增幅17.5%,农民人均纯收入提前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

产业扶贫增收“门路宽

  产业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2014年,庆元县以产业扶贫为核心,从“全面灌溉”到“精准滴灌”,大力扶持生态精品农业产业发展,拓宽农户增收渠道。

竹口甜桔柚精品园建设是特扶项目,面积达1200多亩,投入特扶资金87.56万元,用于园区基础改善和技术推广。2014年7月,通过验收,硬化主干道7850米,修建田间操作道22900米;修建喷灌设施650亩,蓄水池200立方米,排灌沟渠4120米;新建生产配套用房650平方米,采后处理场地800平方米,仓库1500平方米;引进植物防虫设备60台套,其中太阳能杀虫20台,自动选果机6台套。

  通过建设精品园,如今竹口甜桔柚基地年销售量可达500多吨,园区内总产值2342万元,纯收入达1660万元,并向周边地区辐射,新技术覆盖了竹口、黄田2个镇38个村,带动总面积5000多亩甜桔柚的生产。

  据介绍,2014年,庆元县安排610万元特扶资金用于生态精品农业建设。共开发特色基地434.56亩,硬化基地道路15269平方米,建设蔬菜设施大棚13008平方米,建设规模养殖场2家,购置畜牧、粮食生产设备67台(套),培育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家,三品认证6个,规模土地流转3087.96亩,进一步增强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内生能力。

  产业发展,基础尤为重要。2014年,庆元县还安排2160万元特扶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基地道路建设。

  毛竹是庆元县传统优势产业。2014年,庆元县投入特扶资金1500万元,新建毛竹运材道80.5公里,硬化竹林主干道73.8公里,直接受益竹林面积3.5万亩,间接受益面积达到5万亩,受益农户数达到4800多户,年直接为农民增收节约笋、竹、木、肥等运输成本750多万元。

   社保扶贫生活“有保障

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与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2014年,庆元县实施低收入农户社保扶贫,探索建立低收入农户参加养老保险的补助制度,对残疾人、低保户进行参保补助,进一步增加低收入农户的生活保障。

2014年,庆元县安排了578万元特扶资金用于社保扶贫和医疗救助,对残疾人、低保户等低收入农户进行参保补助,所有符合政策规定的低收入人群全部发放到位。

  据统计,共补助低收入人群2166人参加城乡养老,补助低收入人群13903人参加城乡医保,使全县1万多名低收入人群享受到了社会保险费减免补助,切实减轻了这部分人员的家庭经济负担。

  2014年,庆元县还批准医疗救助1990人次,救助城镇居民49人、低收入农户1941人,下拨医疗救助金467.71万元,其中全年全县共有940人次享受即时救助服务,发放救助金72.25万元,切实帮助城乡困难群众减轻医疗费用负担。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活保障,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农民吃到了“保障套餐”,让更多的低收入农户直接受惠。

搬迁扶贫农民变市民

  新春之后,在新建的位于县城城郊的同心安置小区,一幢幢楼房鳞次栉比,整齐划一,格外醒目。

  “想着今年就能搬进去,心里很高兴!”张村乡金丝岱村的移民户周大库看着日渐成型的安置小区,有种按捺不住的欣喜。

  2014年底,来自张村、举水、江根等乡镇9个村的954户农户,在县城“同心新村”顺利地完成了异地搬迁安置房的申购、报名和确认工作。从此庆元县3000多位山区农民成为又一批“生态移民”。

  据介绍,2014年,庆元县继续实施高山远山、地质灾害地区农民异地搬迁,政府规划的四个安置小区集中安家落户的“生态移民”就达9998户、约3.7万人。

  据统计,从2008年至今,全县已累计有6万多农民从山区搬迁进城,为生态“搬家”。

  2014年,庆元县共安排1342万元特扶资金带动1.009亿元资金投入农民异地搬迁项目。续建异地搬迁安置小区——同心新村,建成后可安置3253户10000余人,是目前全省最大的异地安置小区,现已启动一期第一批954套安置房申购工作。

  近日,笔者从一张同心小区的规划图上看到:小区里有超市、卫生室、幼儿园、农贸市场、文体广场;自来水、网络都通到家家户户;孩子们可以就近在宽敞的教室里上学,老人们也将有自己的活动中心……扶贫生态移民,让久居深山的农民过上了城镇化生活,从农民变为市民。

  自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后,农民们有新房屋、发展有新天地、致富有新途径、生活有新保障……开启了移民新生活,移民户期盼的有事干、有钱赚、有学上、有保障的“梦想”正逐渐成为现实。

   金融扶贫“输血”变“造血

  近日,隆宫乡桃园村季加青的竹制品加工厂又开始了新年后的忙碌,新一批毛竹刚刚运来,工人们在各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而在去年,季加青的工厂却差点因资金短缺中止了生产。资金短期内无法回笼,缺少资金采购原材料,工厂一时间陷入了困境。

  怎么办?时值县兴农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成立,于是季加青想到了用林权证进行抵押贷款。来到兴农公司,工作人员告诉季加青,可以同时用林权证和房产证进行抵押贷款,他当即提出了申请。经过保前调查核实及价值评估,季加青及时拿到了27.6万元的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2014年,庆元县安排1000万元特扶资金用于金融扶贫,在全国率先出台县级农村金融改革实施方案,成立全省首家由政府出资的融资担保公司“兴农融资担保公司”,承担农村集体林权、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和农民房产权(含农民异地搬迁安置房)提供抵押贷款担保。

  据统计,2014年提供“四权”抵押担保830笔,金额10066万元,其中林权担保722笔,金额7202万元;土地承包经营权(包括林地流转)担保43笔,金额1787万元;农房担保65笔,金额1077万元。共惠及农户1304户。

  通过盘活农民资产,增加农村财产性收入,农民发展资金筹措途径不断增加,为农民增收、产业发展“造血”,促进农民增收5千元左右,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技术扶贫农民好就业

  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农民,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去年以来,庆元县上千名农民陆续走进各种课堂“充电”,“技术扶贫”正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向复合型现代农业人才转变。

  2014年,屏都街道余村的种粮大户范松光被评为“农民专家”,在他承包的800多亩的水稻田里,已实现了春种秋收全程机械化,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年收益10多万元。在范松光的带动指导下,本村及附近区域村的农户也开始了机械化种植,实现技术干活。

  2014年,庆元县共评定了47名农民专家,2200多名农民在接受“农民专家”带动、培训后,人均可增收2000元左右。

  为了让低收入农户真正“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庆元县在下山搬迁小区配套发展来料加工“114”工程、“两创”人才培训工程和电子商务创业园。

2014年,庆元县安排200万元特扶资金用于就业扶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580人。庆元技工培训179人,食用菌厨艺培训116人,电子商务培训512人。下山农民和新增劳动力通过数控车工、钳工、电焊工、维修电工、食用菌厨艺等培训后,转移就业率可达到80%以上,人均可增收6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