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小衔接”省教育厅专门出台指导意见

24.09.2015  16:39
  ●幼儿园不学习拼音,不练习写字和计算,不提前大量识字
  ●小学坚持学科“零起点”教学,适当延长拼音教学时间
  ●一年级适当延迟到校时间、缩短课时长度
  ●九月份为一年级“幼小衔接月”,重视习惯培养
  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家长,有一个共同的热门话题——幼小衔接。大班家长关心的是:要不要衔接、怎么衔接?一年级家长思考的是:同一班孩子有“零起点”和“非零起点”,老师如何掌握好教学进度?
  前两天,省教育厅出台《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幼小衔接”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幼儿园及小学教学再次提出“官方意见”。仔细对照读一读,正在为“幼小衔接”焦虑的家长应该能淡定一些。
  幼儿园不学习拼音、不提前大量识字
  家长心态最重要 别拿孩子比来比去
  《意见》对幼儿园的部分要求:
  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学习拼音、不练习写字和计算、不提前大量识字。
  重视培养幼儿倾听和阅读习惯、关注幼儿书写、绘画姿势;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意识,比如自我服务、自我保护和时间管理、物品管理的能力,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适当调整幼儿的作息安排,大班下学期可增加集体活动次数和规则游戏比重,逐渐缩短自由游戏和午睡时间;调整活动室的空间布局,大班下学期增设模拟小学学习情景的活动区域;开展“幼小衔接”主题活动,如安排“参观小学”等,让幼儿萌发对小学生活的向往等等。
  昨天,记者联系了杭城多家公办幼儿园,园长们都已经研究过了这份《意见》。对其中特别强调的“四不”,园长们都纷纷表示,幼儿园“去小学化”在杭城公办幼儿园执行多年,都做得非常好。但在个别民办幼儿园,为了招生考虑,幼儿园有时迎合家长的需求,可能会提前教小学知识。
  “其实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机械化记忆,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这个阶段最应该做的是学习习惯、品质的培养,比如倾听、专注、探索等能力。”西湖区莲花港幼儿园园长须晶晶说,比如针对大班孩子,区域内的器材特别丰富,就是方便他们进行各类探究,“我们和民办幼儿园也建立起结对关系,也会特别引导他们‘去小学化’。
  该如何让大班孩子为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做准备?浙师大杭幼师附属幼儿园在这方面活动很多,按主题一个个推进,都很有意思。比如“文字大观园”主题,让幼儿像画图画一样去了解象形文字,孩子们都很喜欢,这就是在积极引导他们对文字符号的兴趣,而不是简单去识字。“毕竟学习的路程后面还很长,这个阶段关键还是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幼儿园俞老师再三说。
  几位园长提到,有时反而是家长找到老师,说怎么不教点拼音之类?“家长间比来比去,看到别人孩子都会写会算了,就控制不住地着急起来,也想跟上。家长一定要淡定,没必要‘抢跑’,眼前的并不重要,关键是长远的。
  九月是一年级的“幼小衔接月
  可适当延迟到校时间、缩短课时长度
  《意见》对小学的部分要求:
  坚持学科知识“零起点”教学。适当延长拼音教学时间。不进行“拼音过关”测试,不组织口算比赛。
  开展“新生入学”主题活动。放缓入学初始阶段的教学进度。九月份为一年级“幼小衔接月”。一年级要适当延迟到校时间、缩短课时长度、放慢教学进度,保证孩子的睡眠、运动和休息时间。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经常提醒学生及时整理学习用品、合理安排时间、及时增减衣服、按需喝水和如厕、熟记家人联系方式等。
  合理配备一年级教师。合理搭配一年级各科教师,选择有班级管理经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
  “零起点”教学,在杭城小学早已不是新鲜事。到今年,学校覆盖面更广,尤其是像学军、天长、胜利、文三街、行知、长寿桥、青蓝、采一、卖鱼桥等品牌学校,各项准备工作更是做得更细,比如小学低段不安排笔头作等业。“目前来说,很需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做好家校沟通。就在刚才,我还在回复一个家长投诉,说学校每天教的东西太少了,而且还没作业。”杭州一位城区教育局教育科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次《意见》特别明确“九月份为一年级幼小衔接月”,不少学校都提到要着重落实。据了解,各校开学初一般都会开展衔接活动,熟悉校园、认识同伴和老师等,但往往以第一周为主,还需要再设计开展更多活动。值得一提的是行知小学,学校倡导生活教育,每年9月都给新生安排不少实践活动,知识教学缓缓推进,以便新生更好适应。
  针对一年级班主任师资的话题,育才外国语学校今年也特地做了安排。“以前会有新教师和资深教师搭配管班,今年每个班全部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就是想重点抓学生的习惯,从低段就开始重点培养。”校长介绍。
  而延迟到校时间、缩短课时长度等内容,采访中不少校长都表示也都在思考讨论。“意见给了各个学校明确的方向,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条件成熟的学校,我们就可以先实施起来。”校长们都表示要积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