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艺术家,别被市场“绑架”
从院校到机构、画廊、拍卖行……近两年,国内年轻艺术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扶持。
又到毕业季,各大美院的学生毕业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藏家、机构、媒体纷纷参与其中,规模和声势一届高过一届。原本是展示学习成果的展览正逐步演变成一场场热闹的博览会,而喧嚣的背后则反映了中国艺术院校与市场的对接——不遗余力地推荐学生作品,让他们离职业艺术家更近一步。事实上,从院校到机构、画廊、拍卖行……近两年,国内年轻艺术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扶持,在很多专业人士眼中,今天对年轻艺术家而言是一个“太幸福”的时代。那么,年轻艺术家还需要什么,该怎样在现有的艺术生态下生存发展?
最好的时代:青年艺术项目层出不穷
“这几天都要被央美的‘毕业季’刷屏了。”在日前举办的“匡时汇”论坛上,谈论起这个话题,与会者心照不宣地笑了起来,“大家都在从各方面努力,推动年轻艺术家的发展。”
“现在是中国年轻艺术家的好时代,”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市场分析中心总监马学东表示,“前些天,我们去川美考察,看到学校帮助年轻艺术家做的虎溪公社,房租非常便宜,毕业了的学生也可以申请驻留计划,旁边还配有为年轻艺术家提供的创业场所。”对比国内目前的艺术生态,马学东说,国外年轻艺术家的生存环境很恶劣。“我们参观国外一些大名鼎鼎的艺术区,艺术家的工作室只有十几平方米,卫生间、厨房是公用的,让我们很难想象,而在北京黑桥,随便一个艺术家的工作室都一两百平方米。”
“现在,全世界的年轻艺术家都非常羡慕中国的年轻艺术家——有那么多的平台、项目、展览活动……在支持他们,帮助他们。当然,国外也有成熟的艺术品基金会去做这些事情,但相较而言,国内各种帮扶年轻艺术家的项目,以及帮扶的体制、机制都更完善,国外也鲜有这样大体量的支持。”青年艺术100总监彭玮从多次的国际交流活动中得到这样一个反馈——中国的年轻艺术家很幸福。她用“惨烈”两个字来形容国外年轻艺术家的生存状态。“在英国,我们看到一位艺术家的工作室,这个‘房间’白天只是一个过道,需要把床折起来保证通行,晚上才能放下床睡觉;德国、韩国的情况也一样。”在彭玮看来,国内年轻艺术家需要抓住好的时机,摆正心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专心从事创作,就会形成健康良性的发展。
“国内年轻艺术家的入门条件要比国外好很多。”常青藤计划创始人姜大方也坦言,他表示,最初想到创办常青藤计划,是为了“开门见山”——在学生毕业还未走入市场时,为他们提供一个机会,让外界提前看到里面的场景。“我们希望起到一个纽带和放大镜的作用,摸索出一套相对成熟的年轻艺术家发展规律,从而让整个艺术生态链更趋完善。”而类似的比较知名的扶持项目国内有不下十几个。“中国年轻艺术家需要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有一个更客观的认识。”彭玮表示,国外艺术家的生存环境相对恶劣,导致他们在艺术创作上更加刻苦,心态和观念也更为积极乐观,青年艺术100目前在推动与国外的双向交流,就是希望借此让国内年轻艺术家学习到国外的榜样力量。
非理性的定价:市场是把“双刃剑”
各种项目、展览层出不穷,一方面表现出了艺术品市场的活跃,另一方面反映出藏家在随着市场的发展慢慢进行学习,调整自己的观点;而年轻藏家的崛起则将推动艺术品市场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那么,年轻艺术家应当如何面对当前的好时代?
对此,青年艺术家卢征远认为,当下的环境,无论是院校、媒介平台,还是艺术机构都对青年艺术家表示出了强烈的兴趣,从推广、宣传的角度来讲是极好的,但作为青年艺术家,更应保持警惕,要让自己的艺术创作回避一些喧嚣和热闹,从而做到不被市场“绑架”。“市场是把双刃剑,年轻艺术家要小心被市场的浪潮掀翻。”卢征远说。
而谈到市场,大家最关注的一点莫过于价格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内年轻艺术家作品价格偏高,不够理性,很多年轻艺术家将毕业作品卖出的价格当成自己艺术生涯的基础价格,有时是国际艺术品市场行情的几十倍、几百倍。姜大方认为,国内艺术家的入门门槛没有那么高,也具备成长度,但很多作品的价格不合理。“很多初次接触艺术品市场的青年藏家愿意买年轻艺术作品,他们首先是喜欢,然后才会形成投资概念,价格定得偏高就将很多人拒之门外了。”在他看来,年轻艺术家要把握自己的收藏群体,让作品价位更趋向合理化。“不要忽略任何一个走过来关注你的人,这都释放出市场的信号,年轻艺术家要回归理性,把价格降下来,让更多藏家进入这个体系中。”
“我问过很多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是怎样定价的,一些是相对理性的,但更多的是说,我同学这个价格,我觉得我们的作品差不多,或者我的好一些,所以就高一点。”姜大方的话也得到其他人的共鸣。“这一点我很有体会,以英国的圣马丁艺术学校为例,他们每年的毕业生作品平均价格在1000英镑,是比较低的价格。而国内年轻艺术家作品定价偏高的原因是缺乏横向的比较。”在马学东看来,中国当代艺术是比较有创造力的,时代的变化也给艺术家提供了非常好的创作的客观环境,但年轻艺术家整体比较缺乏横向关注和纵向了解。“比较这种定价方式是没问题的,但需要更宏观的比照,更重要的是对自己作品价值的定位。”
别辜负时光: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
“现在展览很多,但大多数是泛泛而谈,很难深入个体创作。”卢征远坦言,国内艺术家虽然起步的硬件设施比较好,但软件包括积淀、构建和创新性方面需要得到提升。“并不是年轻艺术家就意味着有活力,相反,很多年轻艺术家表现出了老态,这是很可怕的。”怎样才能真正有活力?在他看来,“年轻”两个字,需要体现在创作状态、创作方向上,需要不断调整、不断创新。“能不能有一些刺激的声音、打击的声音,而不是对年轻艺术家一味地鼓励?”在卢征远看来,艺术家需要听些逆耳的话,才能保持长久的创新状态。
“国际平台对中国艺术家作品的认可度是存在一定意识形态问题的,但不可否认,国内艺术家也要从自身去找原因,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姜大方建议,年轻艺术家首先要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去坚持,让自己的作品在市场上有更强的竞争力。卢征远也表示,年轻艺术家需要一种偏执的固执,要明白艺术创作实际上是忘掉艺术在进行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不能太过谦虚,一味师古,更要有种逆袭精神,把自己的才华和想象力展现出来,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使自己有持续的艺术创造能力。
策展人宋洋则建议刚毕业的年轻艺术家单纯一点、智慧一点。“所谓单纯,就是艺术家在生活最困窘的时候最容易创作出伟大的作品,毕加索、梵·高、村上隆莫不如是,舒适安逸的时候很难自我突破,这也是人性使然;而智慧就是,艺术家要成功,不是单纯卖几张画,而是需要提高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