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科学保护合理利用 一切为了杭州的“根与魂”

25.12.2017  12:01

杭州,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上,留下了无数彰显不同时代特色和地域文化的“老房子”,它们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记录着几代人的记忆。为了将其找出来、抢下来,实施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局启动实施了历史建筑保护工程,通过几年努力,建立了200余万平米老房子数据库,抢救保护了336处历史建筑和占地417公顷、26处历史街区,形成了以文脉保护、民生改善与城市有机更新融合发展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杭州范例”。2017年,杭州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持续发力,通过保护机制、管理手段、科研技术等方面的探索创新,推进历保工作有序开展。

完成历史建筑保护整修11处

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保护历史建筑、传承杭城文脉是一种历史责任。自2005年局组织开展杭州历史建筑保护共工作以来,10余年的时间,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规体系和管理手段,开展了历史建筑抢救性挖掘而且实施了科学修缮,推进了活态利用。

今年以来,局按照“年内须开展15处历保项目,完成10处的历史建筑整修年度目标”,于年初下发《2017年度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整修计划》,7月又赴各区开展年中项目进度及安全生产检查有序推进历史建筑整修工作,并重点指导、推进了上城区方谷园历史建筑群、下城区杭州氧气股份有限公司建(构)筑物群、拱墅区张小泉剪刀厂机修车间建筑群、襄七房历史建筑群等规模较大、成片历史建筑保护修缮项目。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截至12月15日,全市启动实施历史建筑保护整修项目的20处中,11处已完工并通过验收。已完成的11处历史建筑保护整修项目包括上城区觉苑寺巷19—20号、方谷园7号建筑、方谷园胡宅、冯山人巷6号、杭州铁路中学3号教学楼等8处;下城区浙江工农速成中学科学馆旧址1处;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路18号等2处。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进程有序推进

小营巷道、思鑫坊项目完工

除了历史建筑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也是历保工作中重要的一块内容。局按照《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积极开展杭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工作。

今年,围绕2017年度“美丽杭州”建设工作计划有关“继续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等内容和2017年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修计划,局启动实施了小营巷、思鑫坊、大兜路、拱宸桥西、长河、西兴以及梅家坞7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修项目,重点对道路、供水、排水、排污、电力、消防等基础设施进行整修和改造。截至目前,小营巷道、思鑫坊两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修项目已完工。

创新“微宣传”推广建筑之美

三项课题研究成果斐然

为让更多的人感受杭城丰富的历史底蕴、浓郁的文化气息,局通过技术创新,构建了历史建筑二维码-微信公众号-APP“三位一体”的历史建筑新媒体“微宣传”平台:基本完成前六批历史建筑二维码的贴牌工作,实现历史建筑基础资讯全民“开放”、即时查询;不断完善历史建筑微信平台,推出历史建筑全景导览等模块,吸引万人以上关注;制作了“杭州历史建筑” app(iPad试用版),更加清晰直观呈现全景导览效果。

在历史建筑课题研究方面,今年顺利完成省科协2016年重点软课题“美丽中国背景下的历史建筑保护再生利用模式及实践研究”和市科委社会发展科研攻关项目“历史建筑结构评估与维护加固关键技术研究”、“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研究”三项课题的结题验收工作,研究成果得到专家验收组的一致好评,并应用于实际保护管理工作中。调研论文《城市国际化背景下杭州历史建筑保护的创新路径研究》获得“2016年杭州市党政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