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温州市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06.02.2015  11:06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以文铸城。2014年,温州市吹起“文化强市”号角,彰显城市对文化的尊重;在纪念先贤上做足了文章,既有传承,亦有创新;把文化作为公益事业来做,让更多的民众享受到了文化的实惠;市民文化节、越剧节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文化强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公共文化拼覆盖

  出门步行一刻钟,在社区里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已经成为温州许多城市居民的“休闲”习惯。

  2014年,共建成公共文化设施126万平方米。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780平方米,实现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53.21元;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达146平方米。

  全年送戏下乡2015场,送书下乡14.5万册(次),送讲座展览348场,送电影下乡5万多场,县域间文化走亲次数达84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巡回演出50场。打造“没有围墙的剧场,永不落幕的舞台”,建设百姓大舞台126个,举办广场活动近3000场;全面完成全市农村有线电视数字网络整体转换和双向化改造,有线电视用户达228.63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9.95%。

  文化精品拼出彩

  各类文化活动频繁开展,文艺精品创作成绩斐然,大大丰富了老百姓生活。

  2014年,第三届中国越剧节和第二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这两个国字号节会的举办,吸引了全国媒体聚焦温州文化。第三届越剧节上,代表近年来中国越剧创作演出最高成就和最新成果的剧目密集展演,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国的戏迷来温追戏。而温州本土的越剧团队更是推出了一批文艺新作,收获了大奖。停滞多年的平阳越剧团更是因为参赛又“”了过来。

  第二届市民文化节以“中国梦”为主题,以“贯穿全年,全城联动”为目标,让文化触手可及。活动期间,直接参与的演职人员近5万人,吸引20万市民观看。

  一年来创作、演出戏剧、声乐、舞蹈、小戏小品等文艺作品265个,新创排了瓯剧《橘子红了》《西园记》《杨门女将》《蝴蝶杯》,越剧《胭脂》《双狮图》和昆剧《牡丹亭》;歌舞《断桥残雪》《爷爷教我唱鼓词》;话剧《海霞青春梦》《谢灵运》等。在让人嗅到“春色满园”味道的同时,打响了温州文化品牌。

  文化市场拼管理

  “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确保全市文化市场规范、繁荣发展。

  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全面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一年来,全市共出动检查18762人次,检查经营单位19880家次,立案521起,收缴各类非法物品12万多件,罚没款329万多元,受理举报87起,有效规范了文化市场秩序。

  精心梳理行政审批及便民服务事项。全年完成审批事项753件,最大限度地优化流程;完成“权力清单”梳理,市本级保留87项,县(市、区)属地管理65项,下放各县(市、区)44项,审核转报12项;完成“责任清单”梳理,确定部门职责13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14项,公共服务事项5项。

  文化遗产拼传承

  文化遗产保护从“高冷”展厅走进百姓生活。

  江心屿文天祥祠、浩然楼、澄鲜阁、谯楼和沧河巷金宅的修缮完成;开展非遗“守望行动123”工程,完成市第八批非遗名录项目申报评审、完成国家级项目名录申报工作;此外,温州南戏、泰顺木偶戏、苍南单档布袋戏、平阳和剧和永嘉应界坑乱弹戏5个地方戏剧分别列入省传统戏剧特色市、传统戏剧特色县、传统戏剧特色镇、传统戏剧特色村,成绩斐然。

  传承历史文脉,既要让文化遗产留得住,也要让它“活起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方式方法,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创造性转化,加强文化交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文化消费拼培育

  花20元就能看一场大戏;足不出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省里专业院团带来的精彩节目。

  2014年,温州市创新运行平台和活动模式,运用市场方式拓宽文化消费渠道,整合多方力量提供公益惠民服务,为城乡居民打造了能看、能听、能玩、能买的“文化盛宴”,让文化及相关领域消费“”起来、“”起来。由财政为市民文化消费提供15%的资金补助,培养公众文化消费意愿,据不完全统计,市民在市本级定点影院、剧院、书店等场所享受消费优惠补贴总金额已超过50万元。温州雁荡院线共放映电影36.9万多场、观影人数601万人次,票房收入破2.4亿元;温州大剧院共组织演出上百场,其中自营演出93场,公益演出24场,观众人数达10万多人。

  队伍建设拼素质

  文化专业人才是推动文化发展的第一要素。

  2014年,温州市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加强人才培养,实施文艺人才培养“星辰计划”,文化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一年来,“星辰计划—美丽之路”培养对象回报社会活动进校园、进社区培训活动开展4期共150余人次,举办各类艺术讲座33场。

  加强专业院团人才的考核培训。举行专业院团戏曲演员业务考核,全市7个剧团172名演员演奏员,接受现场考核。成绩直接和绩效工资及今后的评聘挂钩,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文化产业拼融合

  2014年,文化产业在顶层设计上不断完善,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温州市下拨文化产业专项资金751.43万元,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成功获批建设,国智文化创意产业园、非遗广场、永嘉书院、白鹿洲艺术文化村等文化产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并投入使用。

  积极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信息等产业融合发展,促成中国传媒大学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温州文化创意学院,重点培养文化产业管理和文化创意设计人才。扶持微电影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成立市微电影协会,打造微电影产学研平台、线上线下展播平台、外景拍摄平台、行业协会平台,成功举办市首届微电影节,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等方式打造微电影产业节庆高地。

  体制改革拼创新

  2014年,温州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如火如荼。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创新。政府首次大规模地公开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采购惠民文化演出活动达86场;探索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在市图书馆进行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首开国内向社会公开招募理事的做法,将干部人事、财务预决算、工作管理等12项具体管理权交由理事会操作,市图书馆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单位;深化文化单位管理机制改革。选取市文化馆、书画院、艺术研究所、瓯剧艺术研究院、越剧演艺中心5家单位进行内部管理机制改革试点,总结试点经验后将在全系统文化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内部管理机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