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戏剧,唱响美好生活——我省积极开展2016年“浙江好腔调”传统戏剧系列专场活动

19.12.2016  17:34

  为展示浙江传统戏剧保护成果,让更多人了解、热爱传统戏剧,省文化厅和省戏剧发展促进会共同推出了“浙江好腔调”传统戏剧系列展演活动。该活动也是浙江省保护传统戏剧举措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着力推动全民共享传统戏剧文化,让传统戏剧走进当代生活,得到保护和传承。2016年“浙江好腔调”以“传承优秀戏剧,唱响美好生活”为主题,开展了3个专场的系列展演活动,分别是“满庭芳”名师高徒专场、“满堂彩”少儿(院校学生)专场、“满园春”第三批浙江省传统戏剧之乡授牌仪式暨“非遗薪传”传统戏剧展评获奖剧目专场。

  一、发挥多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2013年我省对地方戏曲进行全面调研,发现有些地方戏剧项目面临断档威胁,全省只有14个剧种还可以登台表演,有11个剧种已经进入濒危状态,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推动浙江传统戏剧“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中,省文化厅采取了相应措施,开展系列保护工作,并与省戏剧发展促进会共同举办2016年“浙江好腔调”传统戏剧系列专场活动。浙江省政协文卫体委员会领导多次关心活动的筹备和组织,并出席专场展演活动。绍兴市、海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积极协助开展三个专场的展演活动。多方力量合作,使得2016年“浙江省好腔调”系列专场活动均高质量地顺利完成,全方位地展现了我省传统戏剧非遗项目的保护成果,引导全社会对传统戏剧的认同,共同守护,传薪火种。

  二、开展抢救性纪录,推动保护传承

  传统戏剧的传承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青年传承人的培养是重点,“传帮带”是重要方式。12月8日在海宁市举办“满庭芳”名师高徒专场活动,以我省70周岁以上国家级戏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纪录专项工作为基础,从纪录对象与徒合作(或单独表演)的节目中挑选经典节目进行展演,并在晚会中穿插播放抢救性纪录VCR。该专场演出有昆曲、婺剧、瓯剧、新昌调腔、海宁皮影戏、平阳木偶戏等多个我省代表性剧种。展演邀请了汪世瑜、郑兰香、沈守良、卓乃金、章华琴、许二男、张坤荣等7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到场,他们都是戏剧舞台名家,不少人已经很久没有公开露面。年轻一代则有梅花奖获得者杨霞云、奥运小生曾杰等诸多当下戏曲舞台上的中坚力量。国家级传承人与青年传承人同台亮相,展现薪火相续的传承主题。

  三、培养新生力量,培育年轻受众

  院校教育是传统戏剧保护传承的重要方式,而青少年受众的培育同样是传统戏剧生存发展的关键环节。12月10日在海宁市举办“满堂彩”少儿(院校学生)专场活动,演出内容含昆曲、越剧、婺剧、绍剧、瓯剧、皮影戏等剧种的优秀剧目,由少儿演员(院校学生)出演。小演员分别来自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以及金华、绍兴、嵊州等地艺术学校,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还有三位获得过全国小梅花奖。台下观众大部分是与台上表演者年龄相仿的中小学生,伴随着的掌声和欢笑声,年轻观众沉浸在精彩的节目表演中,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戏剧的精彩魅力。台上小演员不仅用精湛的技艺完美演绎了剧情,也完美演绎了浙江传统戏剧的传承。

  四、开展展演展评,促进非遗薪传

  为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充分展示我省非遗传统戏剧类项目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进一步推进我省传统戏剧类项目的传承与发展,今年我省组织开展了以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群为主要对象的“非遗薪传——浙江传统戏剧展演展评”活动,经各地报名推荐,专家评委会评审,省文化厅审核同意,共评出“薪传奖”10个、“优秀展演奖”24个、“优秀组织奖”7个。该活动是对我省近年传统戏剧保护成果的全面展示,活动中涌现出一批批年轻传承人和优秀剧目,让我省的传统戏剧得以更好地“活起来、传下去”。

  五、推进活化保护,融入当代生活

  传统优秀戏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需要我省各地以及社会各个方面形成共识、通力合作,同时要确保措施到位,保障有力,积极促进优秀传统戏剧活化保护,融入当代生活。从2014年开始,省文化厅组织开展了浙江省传统戏剧之乡评选活动,在全省命名了一批具有地域性、戏剧特色、个性特点的传统戏剧之乡,同时制订出台了《浙江省传统戏剧之乡申报命名实施办法》,按省字号、市字号、县字号、村字号不同层次,推进传统戏剧之乡授牌命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