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库存 2016年杭州楼市的一场硬仗

21.01.2016  09:41

僵尸房”成16万余套库存“主力”之一

主城区2万余套房源积压超两年

2015年已经过去,从成交量和成交金额来说,杭州楼市的确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新房成交127176套,刷新市区年度销量历史纪录;市区成交金额首破2000亿元,创了新高。(市区包括主城区、余杭、萧山、大江东,下同。——记者注)

有业内人士称,2015年是杭州楼市创纪录之年:12月市区新房成交量达15882套,创单月历史纪录;市区成交套数首次走出“九连万”;楼盘活跃度达到历史峰值,816个项目有成交;万宝城以2698套的成交量创下历年单盘销售纪录。

……

然而,在这些纪录的背后是日趋严重的市场分化。

市区成交量前十的楼盘,贡献了总成交量的10.8%,成交金额前十的房企占据的比例超过40%。但令人不安的是,某些房源已经多年没有销售“动静”,他们也成为了库存中的重点、难点之一,被部分业内人士称为“僵尸房”。

截至昨日,杭州楼市新建商品房存量高达164127套,其中主城区85336套(住宅36738套,非住宅48598套)。

A

强者恒强

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2015年,是不少开发商“日子最好过的一年”。像滨江集团、德信地产等开发商,2015年的销售业绩都有新的突破。

然而,几家欢乐几家愁。对杭城的诸多开发商来说,有的业绩创了新高,有的却黯然退出了杭州市场,比如雨润在杭州唯一的项目城东地块被远洋收购。用透明售房市场研究院院长方张接的话说,目前房地产行业正处在转型期间,“优胜劣汰的速度将会加剧,最终很可能会剩下几家寡头。

房地产业的转型升级进入了新常态,企业业绩分化更为明显,整个行业将加速优胜劣汰,并购或将成为一种趋势。一些大型房企自有资金充裕,且有充足的土地储备,较有优势;而另一些房企“主业”不在房地产,只是看行情想进入房产业赚上一票的,遇上行业不景气,就很有可能选择主动退出,转让当初拿到的土地或项目。

专家认为,对并购标的的角逐,一般只会发生在大型房企之间;同时,在强势房企之间,还有一场强强联合的盛宴。在当下这种大联盟时代,整合是一场只与行业大佬有关的游戏,中小企业除了将项目卖给大房企外,根本无法参与到游戏当中。未来房企想活得更好,只有强强联合这条路可走。

在购房者眼中,品牌房企的优势比较明显。洪先生是记者认识的一个购房者。他曾多次向记者咨询买房事宜,每次在谈到某个项目如何的时候,洪先生的第一个问题都是:“这个开发商怎么样?”开发商的品牌,成为洪先生买房参考的一个重要标准。

小的开发商,或者口碑不好的开发商造的房子根本不敢买,毕竟买房子是一辈子的事情,谁也不想到时候出现烂尾,或者交房的时候出现问题。好一点的开发商有保障一点。”洪先生道出了他的顾虑。

B

热盘撑起板块业绩

涨跌互现成常态

其实,看看今年的成绩单,就会发现一个现象:无论是成交面积还是成交金额,前十楼盘在市场上所抢占的份额越来越大。

某开发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分化不断加剧,销售冷热不均。高额存量前,购房者越来越理性。市场资源越来越向寡头集中,要去化存量,开发商不得不学会抢客户。

武林壹号2015年1月份成交均价为58124元/平方米,而12月的成交均价为67303元/平方米,月涨幅达到15.8%。对于这个“浙江第一豪宅”来说,2015年不仅以50亿销售额,刷新杭州楼市单盘销量最高纪录,更以累计销售超100亿的辉煌成绩,成为杭州第一个入围“百亿俱乐部”的顶级豪宅项目。

2015年红盘欧美金融城,在春节前再次发力,首发的T5写字楼,共3.5万平方米。2015年的销售热度,延续到了2016年。自2015年12月底启动认筹以来,至今销售已超3万平方米,甚至有客户一次性认购三层。以杭州一年去化约30万方来说,此次EFC写字楼一次开盘的成交量,相当于全杭州一年成交量的十分之一。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金萍萍 翁玥 文 蔡郦 制图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