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发展压力凸显 优化升级任重道远——2014年我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发展报告

11.05.2015  19:34

      2014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政策,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快市场转型升级,全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以下简称亿元市场)交易环境有所改善;但因受国内外经济整体下行及本地小汽车限牌的影响,亿元市场也呈现规模数量缩减、成交总额下降的局面,后期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和挑战。

一、我市亿元市场现状及主要特点

1 、规模数量缩减,商品成交下降。 2014年末,全市共有亿元市场180个,比上年末减少7个,下降3.7%;出租摊位由2013年末的9.23万个减少到9.01万个,下降2.4%;全年实现成交额3584.64亿元,与上年同比下降5.6%,为近6年来最大负增长(见下图)。大型市场降幅明显。成交额10亿元以上的大型市场56个,成交额3174.33亿元,同比下降5.3%;成交额50亿元以上的大型市场19个,成交额2283.66亿元,同比下降5.3%。

2 、各类市场成交情况迥异,批发市场好于零售市场。 从经营方式看,2014年全市180个亿元市场中,以批发经营为主的亿元市场有100个,成交额共3010.19亿元,同比下降3.2%;以零售经营为主的亿元市场有80个,成交额共574.45亿元,同比下降11.6%。从市场结构看,综合市场有49个,成交额共554.09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增幅较大的是工业消费品综合市场,成交额95.72亿元,同比增长13.2%;专业市场有131个,成交额共3030.55亿元,同比下降6.0%。专业市场中增幅较大的为花、鸟、鱼、虫市场和农产品市场,同比分别增长26.3%和16.0%;下降幅度较大的为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同比分别下降15.9%和15.6%。

3 、通讯、烟酒类增长较快,粮油、食品类增长平稳。 从商品分类情况看,27类商品中有成交额的共24类,其中成交额实现增长和出现下降的商品类别均为12类。增长较快的商品主要有:通讯器材类,成交额12.28亿元,增长36.6%;烟酒类,成交额23.67亿元,增长22.7%。增长较平稳的商品主要有:粮油、食品类,成交额821.06亿元,增长7.9%;木材及制品类,成交额12.92亿元,增长11.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成交额552.40亿元,增长4.2%;化工材料及制品类,成交额40.10亿元,增长5.9%。

4 、金属材料类商品成交额继续下滑。 2014年,受房地产市场状态低迷、工业生产需求不足、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我市亿元市场中金属材料类市场成交额为1000.93亿元,总量虽然仍居各类商品成交额之首,但其下降幅度达到18.3%,同比上年10.8%的下降幅度,又加大了7.5个百分点,对整个亿元市场成交总额拉低作用明显 5 、汽车类商品成交额下降明显。 2014年,由于我市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政策,对小客车牌照进行增量配额指标管理,汽车类商品成交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全年实现成交额449.49亿元,下降15.9%,相比2013年12.7%的增幅,回落了28.6个百分点;其中二手车市场经营十分困难,全年成交额57.53亿元,同比下降19.2% 6 、区域分布相对集中,城区市场份额较大。 我市亿元市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居民收入较高的城区。从180个亿元市场分布情况看,2014年末,市区拥有亿元市场137个,当年实现市场成交额3399.71亿元,分别占亿元市场总数的76.1%和市场成交总额的94.8%;五县(市)有亿元市场43个,占全市亿元市场总数的23.9%,成交额为184.93亿元,所占的比重仅为5.2%。全市亿元市场个数列前三位的区域为:萧山区28个、余杭区27个、拱墅区25个,分别占全市亿元市场总个数的15.6%、15.0%、13.9%;成交额列前三位的区域为:萧山区939.41亿元、拱墅区863.26亿元、下城区605.27亿元,分别占亿元市场总成交额的26.2%、24.1%、16.9%。(见下表)

 

2014 年我市亿元市场分布情况表

区域

市场个数

成交总额

数量(个)

比重(%)

金额(亿元)

比重(%)

合计

180

100.0

3584.64

100.0

上城区

8

4.4

106.66

3.0

下城区

14

7.8

605.27

16.9

江干区

23

12.8

399.09

11.1

拱墅区

25

13.9

863.26

24.1

西湖区

9

5.0

24.20

0.7

滨江区

0

0.0

0.00

0.0

萧山区

28

15.6

939.41

26.2

余杭区

27

15.0

454.36

12.7

名胜区

0

0.0

0.00

0.0

经开区

3

1.7

7.45

0.2

桐庐县

4

2.2

13.90

0.4

淳安县

3

1.7

13.17

0.4

建德市

9

5.0

23.59

0.7

富阳市

15

8.3

63.58

1.8

临安市

12

6.7

70.69

2.0

 

 

二、商品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1 、宏观经济环境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市亿元市场的发展。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速维持在低位运行,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虽然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但其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够强劲,2014年我国 GD P增长速度7.4%,创24年以来新低。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实体经济发展动力有所减弱,居民消费信心提振力度不强,商品交易市场需求有所减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市亿元市场的运行发展。

2 、房地产市场低迷、汽车限牌等对部分专业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据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121.1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市区二手住房成交31981套,同比下降26.1%,成交面积296.34万平方米,下降24.5%;截至2014年底,市区可售商品房套数比上年增长33.2%,可售商品房面积比上年增长21.4%。存量房增多,销售量减少,房地产市场低迷,使一些与之联系较为密切的金属材料类市场商品成交情况受到较大程度的抑制。我市实行小客车牌照进行增量配额指标管理以来,二手车市场举步维艰,汽车类商品成交出现大幅度下滑。在宏观环境没有显著改善,政策没有重大调整的情况下,这些特定类别的专业市场仍将面临严峻考验。

3 、网络销售的迅猛发展对实体市场的运行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 作为以实体店为主体的亿元市场,由于市场租金、人工成本、物流和环保费用的增加,导致企业的效益和利润空间逐步减小,加剧了市场投资者的风险,使市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减弱,致一些市场不得不降低店铺租金来吸引投资者,即便如此,仍存在着一些店铺因租不出去而闲置的现象,影响了市场的稳定经营和扩张。对于消费者来说,“物美价廉”才是硬道理,网络销售即是凭借其在租金、工资、能源耗材、税费等方面的成本优势,以及中间环节少、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小、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等诸多优势,发展异常迅猛,对以实体店铺为主体的亿元市场的运行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

4 、产业支撑、 品牌 意识、经营环境尚需加强和改善。 据调查,我市部分商品交易市场经营的产品仍以低档次的日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为主,其特点是技术含量低、商品质量不佳。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低质低价的商品定位已经不能满足城乡居民,尤其是城市居民的需要,市场空间正在不断缩小。而我市部分商品交易市场由于缺乏足够的产业支撑,商品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调整十分缓慢,这与日渐提高的居民消费水平和快速转换的市场消费热点难以适应。一些商品交易市场对市场准入与运作不规范,对摊位租赁者和进驻厂家、商家没有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造成市场上“三无”商品与假冒伪劣产品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影响了品牌商品进入市场,阻碍了亿元市场商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一些亿元市场环境不整洁、管理水平低、功能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等。随着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和市场参与主体的逐步成熟,对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的经营环境、管理水平、制度建设和功能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促进亿元市场平稳发展的几点建议

1 、练内功,促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 当前,我国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市亿元市场要想在较为低迷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实现平稳增长,必须首先从自身入手,练好内功,促进市场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一是要调整商品结构,优化商品质量。企业要结合社会需求生产和销售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产品,淘汰与市场不相适宜的产品,要做好高、中、低端产品的梯次搭配,并注重提高商品质量,用“品质”这个对商品来说最为重要的指标抓住更多客源。二是要强化品牌意识,注重品牌化经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生产厂商要强化品牌意识,注重打出自己的品牌,加强品牌实力、品牌形象和品牌认知的经营建设,提高商品的知名度。三是要加强信用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市场主体要充分利用市场实体销售相比网络销售能够现场挑选更加合适的商品、售后服务便利等优点,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诚信的服务,以此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有信心、有意愿光顾市场。四是要创新经营模式,降低经营成本。在市场实体销售成本方面本就不占优势且成本逐年上涨的情况下,市场主体要注重创新经营模式,优化服务,提升自身优势;要注重开源节流,从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等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市场主体在能源耗材、租金、人工、税费等方面的运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2 抓好市场规划,构建现代化商品市场新体系。 政府及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市场发展规划,构建现代化商品市场新体系。让市场建设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交通规划相结合,与消防、环保、卫生、检疫等配套设施相结合,与物流园区协调发展,与工业园区相配套,完善市场体系服务功能核心,增强亿元市场的集聚与辐射能力。利用城镇化发展的契机,调整市场空间布局,逐步把现货交易功能向城市外圈层转移。对符合发展规划的现有亿元市场,扶持其加大投入,重点增强展示和服务功能,升级改造为中高级批发市场。

3 、加快信网建设,增强市场辐射力。 积极推进亿元市场的信息网络体系和电子商务建设,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推动亿元市场朝着适应现代流通要求的方向发展。要在亿元市场中大力提倡开展电子商务,特别是在一些商品标准严格统一、交易品种相对单一的生产资料市场,加快普及电子商务,降低贸易成本,提高交易水平;要推动亿元市场运用现代管理技术,积极把连锁、代理、配送、拍卖等现代营销方式引入商品交易市场,通过办分市场、连锁经营、总经销、总代理、配送服务等形式来丰富市场交易模式,大胆探索网络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切实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交易方式,不断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4 、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市场发展。 要注重市场的规范管理,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和各项配套设施,努力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加强对市场交易和价格行为的监管,积极做好重要商品供求、价格信息、价格政策的发布以及价格监测预警;加强工商、税务的征管力度,加强对经营者的法制宣传,增强经营者的法制意识;坚决打击和杜绝假冒伪劣商品和市场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利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大力推进市场诚信建设,形成政府、市场投资者和市场经营者共同投入管理资源,保障我市商品交易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