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昨揭晓 浙江零突破

09.01.2018  21:30

昨天,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我省共有28项成果获奖,其中我省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10项,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18项。

在我省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中,含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7项。我省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中,含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0项。而从全省高校获奖情况看,环保类项目唱主角。

今年,我省实现两个“零突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设奖以来首次花落浙江、浙江省第一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今年浙江实现两个“零突破

中国方案”解决了传染病“世界难题

项目: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

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这是该奖项首次花落浙江,同时实现了该奖项设立以来,我国医药卫生行业和高等教育领域的“零的突破”,它用“中国方案”解决了传染病“世界难题”。

李兰娟院士(右二)在指导救治。项目组供图

中国模式

阻止了H7N9大暴发

2013年春,我国长三角地区突发不明原因的呼吸道传染病,病情来势凶猛,病死率高约50%。大战当前,时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的郑树森院士调度全院医疗力量团队作战。

李兰娟时任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疫情最为紧急时,浙大一院的一个病区收治了四五十个病人。”她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兰娟团队创建的新发传染病防控“中国模式”技术体系——新发传染病防控四大体系和两大平台快速展开行动,成功阻止了H7N9禽流感的大暴发。

病情报告后5天内,团队通过已建成的全球最大传染病监测网和数据库,迅速发现和确认突发疫情病原是一种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首次发现H7N9的演变及分子进化机制,并向全球公布了全基因序列,为全球共同应对该传染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为了进一步确认传染源,李兰娟组织了一支30多人的小组,深入候鸟栖居地和养殖场、菜市场,采集粪便,进行采样。最后,团队发现活禽市场禽类与患者的病毒基因同源性高达99.4%,也就是说,活禽市场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源头。于是,李兰娟呼吁关闭活禽市场,避免疫情向全国扩散,“当时也有部分人表示不理解,觉得自己的禽没有生病,为什么要关闭市场,但最后,大数据分析模型研究发现,关闭活禽市场可减少97%的人感染风险,迅速控制疫情。

同时,团队也首次发现H7N9病毒的双受体结合特性及导致禽传人的关键分子基础,首次揭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重症患者存在“细胞因子风暴”,首次证实病毒可在雪貂等哺乳动物间有效传播。

创建“四抗二平衡

救治策略

为了突破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病死率的难点,李兰娟团队创建了早期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抗继发感染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微生态平衡的“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

我们首次系统揭示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临床特征,还创造性将李氏人工肝用于重症H7N9救治。”李兰娟说,当时遇到一个病人,在100%纯氧浓度下,气管插管、戴了呼吸机,但氧饱和度不到50%,血压也不断往下掉,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没有生的希望了。但李兰娟考虑到病人才三十岁出头,又刚好处于“细胞因子风暴”的时候,便给他尝试了人工肝技术。没想到,经过5天5夜的抢救,病人竟被成功救了回来,创建了呼吸衰竭救治新技术。

此外,李兰娟团队创建了新流感疫苗快速研发技术体系和平台,利用反向遗传技术成功研制了我国首个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流感疫苗种子株,打破我国流感疫苗株必须依赖国外提供的历史,填补了我国流感疫苗株自主研发空白。

团队还创建了我国新发传染病诊断试剂高效快速研发平台。H7N9病原发现后,2天内成功研发检测试剂,3天推广至我国31个省(市、区),5天至周边各国,7天由世卫组织向全球推广,标志着我国该领域技术已达国际水平。

按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奖要求,相应的成果需在技术上有重大创新,并在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经过2至3年的应用推广及实践验证并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才可参与推荐评选。”在接受采访时,李兰娟院士道出了为何事件过去多年后才获奖的原因。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主任记者 张晶 记者 潘洁 王郭君        编辑:余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