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内宗教利用自身优势服务社会十大热点述评

11.01.2015  03:16
07 - 佛教在线
来源: www.jzfjw.cn

 在过去的一年中,宗教界在不断思考和探索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服务社会,而社会也在不断认识到宗教的存在和所起的积极作用。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我们盘点2014年十大宗教热点,期冀能有更多的思考与感悟——

  ■《关于规范宗教界收留孤儿、弃婴活动的通知》:

  加强宗教慈善活动的管理需要团体和政府共同努力

 

生命树重度脑瘫孤儿音乐之家员工合唱《最珍贵的角落》。

  2014年5月5日,民政部和国家宗教事务局《关于规范宗教界收留孤儿、弃婴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对外公布。这是自2013年初民间收养孤儿、弃婴问题被社会各界关注之后,政府专门针对宗教界收养孤儿、弃婴而特别制定的。《通知》下发后,引起社会关注与讨论:有人说这是民间慈善机构的好消息,也有人对“不得强制孤儿、弃婴信仰宗教”难以理解。

   点评: 在加强宗教慈善团体自身制度建设、提高其专业化水准的同时,政府部门也要有相应的科学管理、监理予以配套。例如《通知》提到的“为宗教界收留的孤儿、弃婴查找监护人,办理户籍登记”;“适度减免宗教界收留孤儿、弃婴的治病费用,减轻其经济负担”;“帮助宗教界收留的孤儿、弃婴入学就读,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减免相关费用”等等,就需要各地公安、卫生、教育等多部门的协调配合。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宗教政策长期以来贯彻“属地管理”的原则,“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固然有很多优点,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宗教团体资金的流动。我国宗教活动场所分布并非十分均匀,特别是名山大川、宗教圣地集中了大量宗教活动场所,而那里往往并非是人口稠密地区,如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宗教团体募集的资金只能本地管、本地用,则会造成大量善款闲置,这对于宗教界和全社会都是一种资源浪费,也有悖于捐资者的初衷。

  ■中道思想研讨会:伊斯兰教倡导坚守中道,远离极端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于2014年5月14日至1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召开了以“坚守中道,远离极端”为主题的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研讨会。与会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伊斯兰教协会负责人、知名阿訇、毛拉等100余名伊斯兰教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共同阐释了伊斯兰教所蕴含的爱国、和谐、团结的中道思想,批驳了宗教极端思想的歪理邪说,强烈谴责了暴力恐怖活动,并通过了《坚守中道,远离极端》倡议书,号召广大穆斯林群众坚守中道、正信正行、抵制极端。

  点评:近年来,极少数打着伊斯兰教旗号的暴力恐怖分子违背《古兰经》和圣训的教导,漠视基本人权,践踏人间正义,不断制造流血事件,残酷杀害无辜群众,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这些充斥着暴力恐怖的罪恶行径,受到了包括广大穆斯林群众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谴责。这些利用宗教之名进行的暴力恐怖活动,导致部分群众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产生了误解和偏见,使我国伊斯兰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伊斯兰教是倡导中道、谨守中道的宗教;宗教极端思想完全背离了伊斯兰教的根本精神,不是伊斯兰教,而是对伊斯兰教的恶意篡改、歪曲利用。暴恐分子的罪恶行径是在挑战人类文明的共同底线,暴恐分子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

  中道思想既是伊斯兰教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伊斯兰教界人士纷纷表示,要广泛宣传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继续发扬爱国、爱教、爱民的优良传统,旗帜鲜明地反对宗教极端思想,通过科学讲经解经,引导广大穆斯林群众正确理解教义、教规,坚决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蔓延,成为中道思想的践行者、中道价值的传承者和中道精神的弘扬者。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60周年:

  基督教中国化就是要实现中国基督教的“自我”

  2014年8月5日至6日,中国基督教全国“两会”在上海举行纪念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60周年暨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中国基督教协会负责人、全国各地基督教界代表人士18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出席会议,中央统战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代表、基督教研究专家学者和海外部分基督教界友好人士应邀出席研讨会。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高峰牧师在致辞中说,1954年7月22日至8月6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基督教第一次全国会议上,正式成立了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教会开始真正成为由中国基督徒独立自主自办的教会,中国教会逐渐改变了在中国人民中的印象,中国基督教逐渐改变了“洋教”的面貌。60年来,全国及各地三自爱国组织带领广大基督徒坚持自治、自养、自传和独立自主自办原则,走爱国爱教道路,使中国基督教成为中国基督徒自办的事业,提高了广大信徒的爱国主义觉悟;带领中国教会坚持联合礼拜,使中国教会进入后宗派时期,走上合一道路;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落实宗教政策;推动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文字出版、神学思想建设、社会服务、对外交往等各项事工不断向前发展。

  点评:中国化是一个“老命题”,自基督教传入中国之日起,基督教中国化这一问题就已存在。无论立足于历史还是现实,基督教中国化都显得十分迫切而必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三自爱国运动与本色化和自立运动一脉相承,并秉承爱国与爱教相统一的精神,初步实现了中国教会的自治、自养、自传,使中国基督教成为中国人自己的基督教会。上世纪90年代末,丁光训主教又进一步提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在中国教会开展神学思想建设的主张,将基督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推向了深入。

  然而,这一过程是一波三折的,基督教中国化虽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面临着与中国文化、社会之间的张力的难题,这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中国基督教的健康发展都存在着一定的困扰。

  基督教中国化就是要实现中国基督教的“自我”,其关键是通过神学思想建设,建立中国基督教自己的神学思想体系,并用以指导教会事工的开展、信徒灵命的培养和教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基督教中国化这项重任落在每个中国基督徒及其团体的肩上,中国基督徒及其团体需要以睿智和毅力来回应基督教中国化这个“老命题”提出的新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