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泛黄的稿纸见证60年前的那场大讨论

09.12.2014  08:24

    浙江省对宪法草案的修改补充意见。

    宪法草案讨论委员会的一份签到记录。

    60年前,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在杭州诞生,浙江全省有801万人参与了草案讨论

    一张泛黄的稿纸上,留着字迹不一的10多个潦草签名。怎么看,它都毫不起眼。

    但如果知道它的身份,你会觉得讶异:这张稿纸是浙江省档案局珍藏的档案。它是浙江省宪法讨论委员会开会的一份签到记录。

    60年前,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诞生,这部宪法是毛主席亲自在杭州主持起草的,当年,浙江全省有801万人参与了“五四宪法”草案的讨论。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原主任郭道晖曾这么评价:“迄今法学界和政法界都公认,五四宪法的制宪过程是一次体现民主原则的立法过程。

    这张发黄的签到纸,见证的是60年前的一次民主立法。

    801万人参与宪法草案讨论

    3个月上报修改意见3650条

    “五四宪法的制定过程是全民大讨论,当时群众参与的广泛性是现在任何一部法都不能比的。”浙江省档案局副局长韩李敏说,那个时候的学习讨论是先在各个市县搞试点,“第一就是培养宣传员,因为基层很多人都不知道宪法,要先教会一批人,然后让他们到企业、厂矿、农村包片宣讲,仅杭州,就培养了3000多个这样的骨干。

    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二处处长李立军则讲述了浙江当年参与这场讨论的来龙去脉。

    “国家1954年6月15日在《人民日报》上全文刊登了宪法草案,提出要开门立宪。浙江在6月18日发文《省委关于宪法草案的讨论与宣传的意见》,全省各级都设立了宪法草案讨论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还印发了宪法草案(初稿)、宪法名词解释以及草案报告大纲等文件20多万本,通过宣传员层层宣传。

    “从6月到9月,三个月的时间,浙江有801万人参与了宪法草案讨论,占到全省选民人数的63%。最后,全省各地上报宪法草案修改意见3650条,经过整理,上报中央935条。”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金延锋说。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吴朝香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