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明显下滑 发展压力凸显——2014年前三季度我市建筑业运行情况

11.11.2014  15:43

      前三季度,我市建筑市场需求回落,企业总产值、新签合同额、施工规模、经济效益、向外拓展能力等各项指标增速均明显下滑,后续发展压力凸显。

一、前三季度建筑业总体情况及特点

(一)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持续放缓。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502.78亿元,增长8.2%,增幅较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回落5.1和2.6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建筑工程产值2180.49亿元,增长7.1%,增幅比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回落5.2和1.7个百分点,占全部建筑业总产值的87.1%;安装工程产值240.52亿元,增长11.7%,增幅比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回落6.4和5.6个百分点,占全部建筑业总产值的9.6%;其他产值81.76亿元,增长32.0%,增幅较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回落1.8和35.3个百分点,占全部建筑业总产值的3.3%。全市建筑业企业完成竣工产值1186.17亿元,增长16.5%,增幅较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回落7.5和2.1个百分点。

(二)房屋施工与竣工面积增速回落。 前三季度,全市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487.19万平方米,增长1.8%,增幅比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回落4.4和4.2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623.50万平方米,增长1.3%,增幅较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回落0.3和12.9个百分点。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376.06万平方米,增长14.4%,增幅较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回落19.7和2.8个百分点。

(三)建筑业对经济贡献下降。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52.99亿元,增长2.1%,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3.1个百分点,占全市GDP比重3.9%,较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企业盈利能力也有所减弱。实现利税115.22亿元,增长5.9%,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其中利润总额49.62亿元,增长5.9%,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6.6个百分点。

(四)国内市场开拓步伐放缓。 前三季度,全市建筑业企业在外省施工产值762.85亿元,增长3.0%,增速较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回落5.5和5.6个百分点,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30.5%,较上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从省外市场地域分布看,我市建筑业企业在全国30个省(市)均有施工业务,完成产值超10亿元的区域24个,超50亿元的区域有4个,分别是江苏省、安徽省、上海市和山东省,分别完成产值117.43亿元、84.40亿元、65.41亿元和54.17亿元,增长9.3%、-5.6%、13.2%和9.4%,增幅除在山东省产值较上半年回升5.4个百分点外,其他三个省市增速均呈回落态势,分别较上半年分别回落2.6、17.1和8.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在13个省完成施工产值呈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超过30%的有4个地区,分别西藏、湖南、新疆和北京,分别下降76.4%、53.4%、33.3%和31.8%(见表1)。

 

表1:  前三季度全市建筑企业在外省(市)完成产值情况

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

产值

(亿元)

增幅

(%)

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

产值

(亿元)

增幅

(%)

北      京

11.95

-31.8

湖      北

35.58

25.6

天      津

10.89

-16.4

湖      南

12.56

-53.4

河      北

19.39

82.1

广      东

14.53

-6.6

山      西

11.22

3.7

广      西

6.93

-10.6

内 蒙 古

14.08

-15.9

海      南

12.85

-21.0

辽      宁

18.74

-17.2

重      庆

12.19

-15.1

吉      林

4.29

55.1

四      川

29.29

10.2

黑 龙 江

7.86

15.3

贵      州

40.87

27.2

上      海

65.41

13.2

云      南

8.16

12.7

江      苏

117.43

9.3

西      藏

0.97

-76.4

安      徽

84.40

-5.6

陕      西

23.76

-10.2

福      建

19.47

38.6

甘      肃

18.80

14.7

江      西

42.44

23.9

青      海

11.84

31.6

山      东

54.17

9.4

宁      夏

7.48

53.2

河      南

31.49

3.6

新      疆

13.80

-33.3

 

(五) 市区与五县(市)发展增速双双回落。 前三季度,市区实现建筑业产值2282.97亿元,增长7.6%,增幅较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回落4.9和2.7个百分点。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91.2%;五县(市)实现建筑业产值219.81亿元,增长14.2%,增幅较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回落8.0和3.3个百分点,占全市总产值的8.8%。(见表2)。13个区、县(市)及杭州经济开发区、风景名胜区建筑业产值总量居前三名的为萧山区、西湖区和高滨区,分别完成建筑业产值690.71亿元、548.90亿元和256.34亿元,分别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27.6%、21.9%和10.2%;增速居前三名的为风景名胜区、余杭区和建德市,分别增长32.8%、27.8%和19.7%;下城区、江干区和高滨区增速呈负增长,分别下降3.0%、2.9%和1.3%(见表2)。

 

表2 :    各区、县(市)建筑业产值完成情况

地区

建筑业总产值(亿元)

去年同期总产值(亿元)

增长(%)

全 市

2502.78

2313.51

8.2

上城区

165.11

157.73

4.7

下城区

65.94

67.98

-3.0

江干区

164.65

169.53

-2.9

拱墅区

200.78

185.78

8.1

西湖区

548.92

475.14

15.5

高新(滨江)区

256.34

259.68

-1.3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3.27

12.34

7.5

风景名胜区

37.88

28.54

32.8

萧山区

690.71

655.25

5.4

余杭区

139.37

109.08

27.8

桐庐县

30.74

27.38

12.3

淳安县

19.83

17.40

13.9

建德市

17.47

14.60

19.7

富阳市

100.32

86.21

16.4

临安市

51.45

46.87

9.8

二、当前建筑业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建筑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季度末,全市建筑业企业在手合同额5553.66亿元,增长7.2%。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2676.86亿元,增长6.3%,增幅较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回落10.7和2.2个百分点。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增速持续回落,显示了发展后劲不足,企业后续生产将会继续放缓(见图1)。

 

图1         前三季度全市建筑业企业合同签订增速走势图(%)

 

 

 

 

 

 

 

 

 

 

(二)低资质企业比重仍偏高。 前三季度,我市具有三级及以下建筑业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788家,占全市总数的 53.6%。但完成建筑业产值只有207.35亿元,增长3.1%,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仅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8.3%。从企业劳动生产率看,三级及以下资质建筑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为人均16.96万元,明显低于特级和一级资质建筑企业(人均24.90万元)。企业资质水平偏低,在高素质人才引进和大项目承揽方面受限,且技术门槛低,业务单一,规模小以及企业的资本、人力、装备实力差,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的竞争环境。

(三)应收工程款仍呈两位数增长。 前三季度,我市建设方拖欠建筑业企业的工程款仍保持一定的规模并呈持续增长态势。截止三季度末,全市应收工程款398.70亿元,增长10.9%,增速高于建筑业总产值2.7个百分点。增速与上年相比虽回落0.7个百分点,但总量仍增加39.25亿元。

(四)建筑业发展落后于全省。 前三季度,我市建筑业总产值继续位于绍兴之后,居全省第2位,但与绍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由上年同期相差1373.03亿元扩大到相差1672.35亿元。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17.2%,比上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仅高于嘉兴市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见表3)。

 

表3:            前三季度全省各市建筑业总产值完成情况

地区

前三季度建筑业

总产值(亿元)

上年同期
(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浙江省

14560.56

12809.25

13.7

杭州市

2502.78

2313.51

8.2

宁波市

2154.52

1841.73

17.0

温州市

830.77

738.54

12.5

嘉兴市

606.92

564.79

7.5

湖州市

378.25

338.4

11.8

绍兴市

4175.13

3686.54

13.3

金华市

2035.17

1733.08

17.4

衢州市

237.95

215.19

10.6

舟山市

128.62

112.28

14.6

台州市

1357.11

1133.43

19.7

丽水市

153.35

131.77

16.4

三、保持我市建筑业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 转型升级,提升我市建筑业企业内在能力。 一是要推进专业结构调整。特、一级总包企业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建筑施工企业要积极向交通、水利、市政、城市轨道等建设拓展;其他施工企业也应向建筑工程拓展,改变我市施工企业经营单一的现状。二是要推进商业模式调整。建筑企业要通过经营模式创新,有效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大力推动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转变。积极实践EPC、BT、BOT等方式,不断提升企业融资能力、管理能力和品牌形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提升。三是要在增强自身实力上下功夫。建筑企业要积极引进培养人才、提高技术装备能力和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研发独有施工工法,力争做到别人不能干的,我们能干,别人能干的,我们干的更好。

(二) 提档升级,提高我市建筑业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市场空间决定企业发展空间,建筑企业要居安思危,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力争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是立足站稳本市市场。建筑企业要认真研究市场需求,结合企业自身优势找准市场位置,不等、不靠,抢占市场,靠良好的服务,高质量的产品,过硬的市场信誉站稳本市市场。总包企业要通过开展合作,全力拓展承揽超高建筑、超深基础和特大型工程的能力。二是积极开拓外埠市场。建筑企业要研究各地区当前和潜在的投资热点,准确把握国家、地区、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围绕重点地区、重点工程,整合资源进一步拓展市场,通过为业主提供一流管理和优质服务站稳全国各市场,从而不断发展壮大。

  (三) 加强服务,保障我市建筑业企业合法权益。 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是引起建筑业材料款、农民工工资等纠纷的症结所在,也是阻碍建筑业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建设主管部门应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对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的管理。积极引导企业理清项目拖欠情况,分门别类,落实责任主体,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努力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借助项目审批和市场监管手段,严格限制没有资金来源或资金不落实的项目建设,从源头上进行遏制。同时,要提高企业融资能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建筑企业上市、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后续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