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上林湖荷花芯窑址考古取得丰硕成果

13.11.2015  08:52

  

  

  上林湖越窑遗址作为唐宋时期越窑的中心遗址,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了公元9~10世纪中国青瓷烧造技艺的最高成就,推动了公元9~11世纪中西方文化经“陶瓷之路”而实现的交流与融合。作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越窑考古研究课题的重要一环,同时为配合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于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对荷花芯窑址进行了主动性的考古发掘。荷花芯窑址位于慈溪市桥头镇上林湖的西南岸边,是上林湖地区较具代表性的唐宋时期越窑窑址。

  此次发掘面积近1200平方米,清理了唐、五代、北宋诸时期丰富的地层堆积,揭露了包括房址、贮泥池、辘轳坑、釉料缸、道路和匣钵挡墙等在内的丰富遗迹现象。其中,唐代地层堆积丰厚,出土产品十分丰富,产品质量较高,胎质细腻,釉色青翠,釉面匀润。器物装饰以素面为主,仅少数盏、盘类器物内腹刻划四叶对称的荷叶纹。施满釉、匣钵装烧为主,常见有多件叠烧现象,叠烧的器物之间使用泥点间隔,泥点密集,形状一般呈松子形。匣钵粗陶质。五代地层包含大量瓷质匣钵及瓷器残片。匣钵胎质细腻,胎色灰白,与瓷器的胎十分接近。瓷器产品主要有玉环底碗、盘、执壶等。器物装饰基本为素面。少量器物胎釉质量极佳,胎质极细腻,釉色天青,釉面莹润,属于秘色瓷类型。

  丰富的遗迹现象主要集中在两条窑炉之间的平坦开阔地带,包括盛放原料的贮泥池、成型的辘轳坑、上釉的釉料缸以及烧造的窑炉等完整的窑业过程,窑场内的废品堆积砌筑匣钵墙而进行有规划的堆放,布局科学合理。

  这是对唐宋时期越窑制作作坊进行的首次大规模考古发掘,揭露了丰富的作坊遗迹现象,揭示了唐宋时期越窑的窑场布局、制作工艺流程以及窑业生产与管理等重要信息,为恢复唐宋时期越窑的制瓷工艺、窑场格局,以及推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浙江青瓷的申遗工作提供了大量详实的野外材料。

  通过揭露的晚唐、五代、北宋时期丰富的地层堆积,可以建立唐宋时期越窑发展较为完整的年代序列,为越窑瓷器的更详细分期提供了地层学证据。同时也从地层上建立起唐宋时期越窑的主要发展过程,揭示了唐宋时期越窑从兴起到繁荣再到逐步衰落的完整过程。大量唐宋诸时期精美越窑标本的出土,也大大拓宽了我们在造型、装饰、成型、烧造等方面对于越窑的认识,使越窑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