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城区治理“五水”调查问卷居民评价简析

19.01.2015  21:44
 

五水共治”是今年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做出的惠及民生的重大决策部署,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治水工程,出台了上城区“五水共治”长效管理实施细则。根据全区开展的治水工作进展情况,区统计局在上半年市“五水共治”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下半年又结合本区实际,充实和完善调查内容,对全区6个街道8个社区和吴山广场共9个点的300位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居民对我区“五水共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的参考依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区居民积极参与“五水共治”行动,身体力行,为共同治理“五水”建言献策,对政府治理“五水”工作充满信心。

一、“五水共治”调查问卷居民总体评价

(一)居民对治理“五水”表示高度关注和认可

调查显示,问卷中有175位居民知道“五水共治”行动,占58.3%,其中,113位居民听说过该项活动,但对具体内容不太了解,占37.7%。仅有12位居民不知道该活动,占4%。知晓该项行动的居民中有78.7%的居民参与了本区开展的“五水共治”行动,其中,有五成以上的居民积极参与节水活动,近四成的居民有参与各类“五水共治”宣传活动和减少污染排放的行动,我区居民对打赢“五水共治”攻坚战充满信心。进一步调查发现没有参与此项活动的居民中,没有时间或没有精力参与的占55.9%,有34.4%的居民不知道如何参与,还有9.7%的居民不想参与其中,因此“五水共治”的群众参与渠道需要进一步开拓,宣传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和到位。

(二)治污水,“五水共治”的重头戏

在对“五水共治”行动的必要性进行调查时,99.7%的居民都认为有必要治理污水,其中84.3%的居民认为很有必要。且在“五水”治理的优先顺序上,56.0%的居民认为首要解决的是污水的治理问题。

水质污染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等。居民认为造成本地水质污染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群众环保意识淡薄,将生活垃圾随意倒入河道或是由于企业缺乏责任心,偷排不达标的污水造成的。(详见表1)

表1                    造成本地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              

原因

比例%

原因

比例%

基础设施滞后,生活污水没有进入污水管网直排河道

39.7

工业垃圾乱堆造成污染

47.3

环保意识淡薄,将生活垃圾随意倒入河道

68.7

没有进行河道清淤,河面垃圾清理不及时

24.0

责任意识丧失,偷排不达标的污水

64.0

河流水量少,自净能力小

15.7

城市治污设施不完善,处理能力不够,导致处理后的废水排放量仍然很大

62.7

其他

8.0

监管制度不健全,监管处罚力度不够

22.7

调查中,我区居民对如何治理污水积极献策,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 (1)治理生活污水应以集中运输和处理生活垃圾为中心。 调查显示,63.7%的居民认为应对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收集运输和集中处理;56.3%的居民认为,要治理生活污水,应在城镇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增加城市污水管网的覆盖面,提高城市污水的处理能力;还有部分居民认为应及时清扫各种垃圾等措施。(详见表2)

表2                治理生活污水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主要措施

比例%

主要措施

比例%

在城镇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增加城市污水管网的覆盖面,提高城市污水的处理能力

56.3

及时清扫各种垃圾

49.7

对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收集运输和集中处理

63.7

定期进行河道清淤、配水

40.7

把家庭洗衣机的污水接入污水管道

41.3

其他

1.0

(2)治理工业污水应将搬迁、关停污染企业和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严处违排行为相结合。 调查还显示,58.0%的居民认为应关停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 55.7%的居民认为应加大对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管,严肃处理违法排污行为;43.7%的居民认为要治理企业生产对水质的污染。(详见表3)

表3                       治理工业污水应采取的措施            

主要措施

比例%

主要措施

比例%

搬迁市区内有污染的生产企业

43.7

全民参与,有偿举报,鼓励市民全方位、全时段关注监督

11.3

加大对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管,严肃处理违法排污行为

55.7

提高企业污水排放标准

15.0

关停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

58.0

加强对餐饮企业的污水管理

24.7

企业应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施全面达标排放

29.3

定期公布高危污染企业排污监测结果 

17.3

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减少排污量

24.3

其他

0

(3)继续深入推进“河长制”。 调查显示,58.7%的居民认为“民间河长”的设立,对我区河道污水和环境的整治具有较大的作用。

(三)抓节水,从自我点滴做起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请珍惜每一滴水”等口号人尽皆知,区委、区政府对节约用水的宣传十分重视。调查显示,98.7%的居民对政府提倡的节约用水工作表示支持,且86.7%的居民自己也坚持在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本年度,我区积极开展节水型器具改造工程,截止11月,全区已更换便器配件1660件,水嘴2043套,完成了计划更换数量的69.6%。

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需要群众从身边做起,从自我点滴做起 。一是要多管齐下,提高用水的效率和效益。 调查到“抓节水”哪些措施最有效时,有64%的居民认为应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居民节水意识;56%的居民认为应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41.7%的居民认为应加快推进雨水回收利用项目;40.3%的居民认为应实施阶梯式水价制度,多用水多交钱;还有认为应大力推广工业节水技术和制定科学合理用水指标的居民分别有29.3%和16%。 二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不浪费每一滴水。 问卷中,大部分居民都有良好的节水习惯,有63.3%的居民会在公共场所不用水时立即关闭龙头,有62.7%的居民会将用过的水储存起来,尽量重复使用,还有半数以上的居民都有在洗蔬果、洗衣服时不让水龙头开着,并及时修理漏水水龙头的好习惯。 三是政府引导,提倡全民节水行动。 问卷中,61%的居民都认为近年来政府对节约用水方面的宣传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大家的节水意识有很大的增强;68.3%的居民都赞同区政府开展的节水器具改造工作。有63.7%的居民认为应加大监管力度,突出加强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费”用水单位的节水监管;有五成左右的居民要求政府完善公共设施,提高绿化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扩大再生水的使用范围。(详见表4)

表4             为继续推进节水工作政府应加强的工作      

政府工作

比例%

政府工作

比例%

加大监管力度,突出加强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费”用水单位的节水监管

63.7

推广节水措施,普及居民家庭节水器具,积极推进节水行动

40.3

完善公共设施,提高绿化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重复用水率,扩大再生水的使用范围

47.0

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提高居民节水意识,促进节约用水良好习惯的形成

28.0

制定用水限额,严格控制大用水量企业的过快增长

41.3

其他

0.3

建立健全水价长效机制,通过价格杠杆手段来刺激社会节约用水

41.3

 

 

 

(四)排涝水,让城市道路不再积水

近年来,让居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在多次短时强降雨后,马路积水严重,交通严重受阻,甚至居民家中有积水进入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显示,有60.7%居民认为本区内涝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暴雨时的道路积水。居民认为造成上城积水的主要原因是雨水管管径过小导致的排水不畅通和下水管道堵塞后清理不及时所致,分别占68%和56.7%。居民们要求政府相关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防汛排涝和排除积水工作,完善防洪减灾安全预案和预警保障体系。在被调查的居民中,有63%的居民所在小区正在进行防汛排涝工程,59%的居民认为原有积水点的积水减少了,半数以上的居民对本区实施的防汛排涝工程表示基本满意。问卷中,居民们纷纷献策,其中有56.7%的居民认为要扩大雨水管管径,有44.7%的居民认为要疏通现有雨污管道,41.7%的居民认为要实施雨污分流。(详见表5)

表5                            排涝水应采取的措施    

主要措施

比例%

主要措施

比例%

扩大雨水管管径

56.7

大市政整体规划,提升城市排涝标准

30.3

疏通现有雨污管道

44.7

增加河道排水口

22.0

实施雨污分流

41.7

整体拆迁改造

20.3

新建大型泵站吸洪

31.3

(五)保饮水,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

如今,饮用水卫生安全隐患越来越多,水源污染越来越严重,百姓对饮用水质这一生活必需品的质量表示担忧,保障饮用水的质量是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和民生健康的大事。调查显示,“五水共治”中将保饮水作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居民比例仅次于治污水,排在第二位。其中有65.3%的居民认为要引进水质好的水源;有61%的居民认为应该通过改造水厂水净化处理工艺以提升水质;有31%居民认为要新建和扩建水厂,增加供水能力;有36%的居民认为要建立专用的饮水管网系统,实现饮水与用水分开;还有不少居民提出建设引用水第二水源地,防止突发性水源污染事件等建议。

      二、目前治理“五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五水共治”工作,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总体进度较快,进展良好。但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政策配套不完善,影响整体进度。 尤其是河道工程,牵涉面广、跨区域,三改一拆量大,个别节点影响工程进度。加上部分工程土地指标未落实,涉及电力等部门的政策协调难度大,也影响治水进度。
   (二)统筹协调力度小,影响治水合力。“ 五水共治”是全局性系统性工程,不仅涉及水利部门,还涉及交通、环保、建设等多部门,而部门之间还存在职责不明确、工作沟通不顺畅等问题。河岸绿化和沿河管道铺设,重复挖掘施工的问题还时有发生。
    (三)河道治理难度大。 污水直排、生活垃圾污染等多种问题并存,在短期内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难度大。加快建设进度、及早提高截污纳管率和集中处理率是当务之急。配套资金不足,当前财政可用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治水资金要一步配套到位也不现实。
      三、“五水共治”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治水意识

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在宣传上可实行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介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一方面加强宣传保护环境的知识,宣传展示各部门、各街道和各单位推进“五水共治”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从正面引导教育做好环保,另一方面及时通报反面典型,加大曝光率,增强社会舆论监督,积极引导群众做好“五水共治”的预防员、宣传员、治理员、监督员、考评员,营造全民关心、支持、参与治水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部门协作,形成治水合力

建议部门和单位把“五水共治”工作纳入年度中心工作,统筹谋划,建立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做好相关方案的组织实施、督查、考核等工作;理顺工作体制机制,按照职能分工、积极配合,做好房屋拆迁、政策处理、资金筹措、审批报件等工作,形成工作合力,抓好工程建设中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强化监督检查,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建立部门联动的执法监管机制,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从严从重处罚偷排漏排行为。通过部门联动、上下联动、干群联动,形成整体一盘棋,齐心协力抓治水的良好局面,确保“五水共治”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强制度保障,共推治水建设

加强治水政策研究,尽快形成有利于治水的激励机制、惩戒机制和要素保障机制、廉政监督机制,狠抓监督考核,把治水作为各部门、各街道重要的实绩考核内容,把治水作为领导干部年终述职的必讲内容;对照“五水共治”的主要任务,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形成工作方案,强化工作举措,建立河长制、治水责任制等长效管理机制,落实责任到岗到人;建立健全污染物收集接收处理和运营管理机制,规范生活垃圾收集处理。通过控制点源污染、减少面源污染、治理内源污染,落实治水工程管理,力争改善河道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