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回升快于全省 全年目标压力较大——2015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23.07.2015  19:50

      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生产低位开局,进入二季度后逐步回升,回升幅度高于全省。在生产回升基础上,工业结构持续优化,高新技术和信息制造产业主导格局明显,年产值10亿元以上大企业拉动力逐月回升,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但工业经济面临的需求乏力、要素制约、上行动力不足等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完成全年目标压力仍然较大。

一、主要亮点

(一)生产回升快于全省。 上半年,我市工业生产呈现一定的企稳回升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54.7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4.6%,增幅较一季度回升1.6个百分点, 回升幅度高于全省 1.7 个百分点, 与全省的差距由2月份的3.7个百分点缩小至目前的0.4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增幅呈逐渐扩大趋势,3月至6月分别增长2.6%、4.4%、5.4%和7.1%。上半年,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5965.68亿元,同比增长1.0%,较一季度回升0.5个百分点。

 

 

(二)盈利能力有所趋稳。 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564.15亿元,同比增长7.0%,较一季度下降0.3个百分点,但较1-4月回升2.3个百分点;其中利润292.35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较1-4月回升3.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7.0%,较一季度提升0.7个百分点。企业亏损情况有所好转。1-5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1556家,较一季度减少276家;亏损企业亏损额44.7亿元,亏损率13.3%,较1-4月降低2.4个百分点。全市37个工业行业中,21个行业利润总额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三)高新技术和信息制造产业主导格局明显。 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7个行业大类中,生产排名前十的行业多属高新技术和信息制造产业,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842.34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达64.4%,同比增长2.9%,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对产值拉动较为明显。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0.8%、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7.7%、汽车制造业增长9.8%。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高于规上工业4.0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7.6%,高于全市3.0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长10.5%,高于全市5.9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增速达11.2%,高于全市10.2个百分点。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四)年产值10亿元以上大企业拉动力逐月回升。 今年以来,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200家企业尽管生产增幅较去年处于低位,但总体好于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企业规模结构日趋优化。上半年,200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943.88亿元,同比增幅逐月回升,尤其是二季度以来,增幅由1-4月的1.4%回升到上半年的3.0%,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幅1.5个百分点,拉动力较1-4月回升1.4个百分点。其中,总产值增幅超过10%的企业有5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28.78亿元,增长46.3%;增幅0-10%之间的企业有5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 786 亿元,增长4.5%;负增长的企业有97家,较一季度减少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 1329.10亿元,同比下降13.6%,下降幅度逐步收窄。海康威视、江南汽车、运达风电等企业同比增长均超过100%。

(五)高能耗行业占比持续下降。 近年来我市对“三高一低”的企业采取了坚定有力的措施,部分行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主动调整的力度较大,尤其是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不断下降。上半年,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50.88亿元,同比下降6.4%,低于规上工业7.4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2.8%降为31.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造纸、非金属矿物制品、纺织等行业中产品或工艺属于国家和省淘汰落后产能指导目录范畴内的企业下降较明显。

二、需关注的问题

(一) 市场需求低迷,出口交货值五年来首现负增长。 上半年,我市消费和出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出口曾是带动我市工业生产增长的主要引擎,2010年我市出口交货值月均增幅保持在20%以上,尽管之后连续三年下降,但2014年仍回升至5%左右。今年3月份开始,我市出口交货值跌入负增长区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866.66亿元,同比下降1.9%,降幅大于全省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0.1个百分点,与销售产值的差距日益扩大。二季度景气状况调查显示,我市工业企业的产能利用率78.0%,虽比一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合理区间,其中50.2%的企业认为本季度企业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主要原因是产品需求减少及订单不足,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

(二)投资持续回落,制约工业发展后续空间。 近年来,我市工业投资增幅一直低位徘徊,增幅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今年1-4月更跌入负增长区间。由于工业项目储备不足,已对我市工业经济增长后劲造成明显影响。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62.66亿元,同比下降7.5%,在去年基数较低的情况下,降幅进一步扩大,与年度目标任务有较大差距。其中,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28.10亿元,同比下降19.8%,已连续18个月呈负增长态势,降幅较去年同期扩大3.5个百分点。投资额大、带动作用强的龙头项目不多,经排查,在今年后期投产可能达到规模的60多家工业企业中,除个别项目较大以外,其余项目普遍偏小,工业投资缺乏新的增长点。

(三)要素制约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资金、用工、土地等要素制约不断加大,使得部分生产工艺较长的企业原辅料与产成品库存加大,导致成本上升、资产贬值、资金链紧张。据调研,企业普遍反映用工成本上升幅度在10%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超过更多。从资金情况来看,二季度景气状况调查显示,20.3%的企业认为流动资金比较紧张,企业融资压力仍然较大。规上工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8.3%,增幅较一季度扩大2.6个百分点,企业经营情况不容乐观。

(四)转型升级阵痛显现,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当前工业经济回升主要依靠高新技术和信息制造产业相关的少数重点企业支撑拉动,而量大面广的传统行业企业目前大多数仍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总产值负增长的企业多为水泥、皮革、钢铁、木材、电力等劳动密集型传统企业,即使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负增长的企业,也主要是以代工为主,缺乏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较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仍面临较大压力。

三、形势预判

(一)从工业用电看,工业生产形势仍然趋紧。 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用电量同比一直处于负增长区间,1-5月份同比下降2.4%。企业用电需求下降,说明企业生产活跃度不高,扩大再生产意愿不强。

(二)从先行指标看,总体景气程度没有明显改善。 尽管上半年杭州各月制造业PMI指数均高于50%的荣枯线,制造业总体保持扩张态势,但受累于2014年下半年来的下行压力,回升力度不足,扩张速度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回落。1-6月杭州制造业PMI平均指数51.1%,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表明与去年同期相比杭州制造业增速有所趋缓。同时,上半年工业品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同步持续走低,且降幅有所扩大,凸显杭州部分制造业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不旺的问题仍然存在,工业整体回暖的基础仍相对薄弱。

(三)从企业调查看,新的经济增长点仍有待挖掘。 调查问卷显示,企业对下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大多以持平为主,有21.8%的企业下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比去年同期减少,占比较一季度提高2.8个百分点,工业发展后劲依旧延续近年较弱的态势。而部分影响较大的企业中,卷烟厂因为国家下发的生产计划减少等原因,下半年产量预计难以有较大回升。省天然气、市电力局等部分公用事业型企业受宏观经济环境和节能减排的影响,上半年产值分别下降8.8%和1.0%,预计下半年将延续疲态。中策橡胶、华三通信、赛诺菲等企业因订单减少等各种原因,生产没有明显回升的迹象。杭钢上半年总产值同比下降27.5%,预计全年总产值少于70亿元,同比下降40%以上。

综合上述分析,尽管当前我市工业生产呈现一定的企稳回升态势,但完成全年目标的压力仍然较大,预计下半年全市工业经济形势依旧趋紧,要保持平稳增长,仍需付出较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