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鸣山演绎“舌尖上的年俗” 吃货尽享乡村版“米其林”

01.01.2016  23:13
师傅正在制作民间小吃 文化节人头攒动

   浙江在线温州1月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吴佳蔚 编辑/沈正玺) 温州平阳,塘河从鸣山村中间流淌而过,加之东西两面东岳殿和太阴宫,恰好把鸣山村隔划成八卦的图样,静静流淌的塘河承载了鸣山村千年的记忆。

  1月1日,一年一度的鸣山民俗文化节再次如约而至,由各类手工小吃老艺人组成的“舌尖上的年俗”大军,以沁满传统韵味的美食打造乡村版“米其林”盛宴,征服各路吃货的胃。

   鸣山光饼:一块饼“讲述”戚继光抗倭战

  光饼在鸣山有着“饼界一哥”的美称,远近闻名。说起光饼的由来,那必须提一提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相传当年戚继光在鸣山一带征战杀敌,当地百姓为了犒劳将士们,便制作了中间有圆孔的红糖面饼,用麻绳串成一摞,作为行军的干粮,故取名“光饼”。

  另外一种版本的说法是,光饼早期以咸味为主,故又叫咸光饼,俗称“健康饼”,因闽南话中咸光饼跟健康饼发音很相近,加之戚继光抗倭时期基本都是在东南沿海一带活动,中国东南沿海多为闽南方言区,百姓为了纪念这位抗倭英雄,才以英雄之名为当地的特色食物命名。

  之后,光饼又逐渐发展出夹糖的甜味。在温州平阳、苍南等地,每到清明上坟时期,还保留着摆放光饼祭祀的习俗。

  随着工艺的不断改良,光饼从最初的粗硬干瘪,渐渐变得松软酥糯,在食材的筛选上也愈发讲究起来。以红糖为例,必须是南方冬季出产的上品甘蔗所榨的第一道原汁熬制。在江南老百姓的观念里,红糖既是烹饪时的调料,也是秋冬必备的滋补品,有补血理气的功效。

  “吃光饼时再配一杯红枣姜茶,冬天里既暖身又暖胃。”一位制作光饼的师傅说。

   卵汤糍:平阳人儿时记忆里的新年小吃NO.1

  要说在平阳什么时新年庙会必买小吃,卵汤糍是当之无愧的NO.1。这个名字奇葩的食物到底是何方神圣呢?当地民众说,“卵汤糍”在平阳方言里其实就是红糖糍粑的意思。不过,平阳的卵汤糍和我们常见的糍粑又有着不小的区别。

  在鸣山民俗文化节上,记者见到了卵汤糍“本人”:糯米团子下油锅温炸,至里外金黄酥脆,捞起沥干再撒上芝麻,尝起来口感更接近于麻球,喷香弹牙。

  据了解,在过去,卵汤糍是平阳人新年期间才会制作的小吃,平时嘴馋了想吃未必找得到。就是这样一种质朴简单的食物居然能打败一干美食成为平阳人心目中的小吃之最,实际上也是透露了平阳人性格中淳朴直接的本质。

  5块钱一大袋,童叟无欺的价格,卵汤糍见证了塘河两岸民众生活的变迁,用原始的味觉唤醒人们儿时的记忆。

   百家宴:乡村流水宴吃出“私人订制”味儿

  鸣山民俗文化节最大的亮点莫过于超过200桌规模的“百家宴”。“百家宴”是农村流水宴的复刻版,由当地社区组织十里八乡的村宴名厨来掌勺,社区民众自发前来帮厨,共同操办一场新年“团圆饭”。

  白斩梭子蟹、红焖羊肉汤、咸菜炒冬笋、金针菇焖土猪肉……一道道菜品从名称到实物都印证着四个字——量大料足。想要将这些看似家常的菜肴做出“私人订制”的高大上来,村宴大厨们可是卯足了劲,穷尽了自身的手艺。

  鸣山,有着平阳最挑剔味蕾的所在。当地民众个个自诩是“美食家”,他们会用舌头去验证每一道菜的制作优良度,并在心里默默打分。这是大厨们的乡村版“厨王争霸赛”,没人敢怠慢。

  村宴开席后,必须由老人们动第一筷,鸣山敬老的美德在此彰显无遗。其乐融融的村宴,不仅彰显了鸣山人对于团圆喜庆的执着追求,更是中国“兴家强国”观念的传承与延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