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以“三河”治理为契机打造美丽生态“金平湖”

18.01.2016  10:15

 

【本站1月18日讯】724条,总长369.7公里,遍布全市各个镇(街道),长度、流向均不一,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三河”。被如此“冠名”,老百姓说“名符其实”,因为这些河道要么河面漂浮着垃圾、岸坡杂草丛生,要么水质发黑发臭。通过1年多时间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在“三河”名录里的这700多条河道已经全部被“除名”。在省治水办最近下发的《关于公布2015年“清三河”达标县(市、区)的通知》中,平湖市榜上有名。

 

从被“冠名”到“除名”,是这700多条河流渐渐恢复水清岸绿的过程,更是我市致力治水、不断提升老百姓满意度的过程。2014年以来,经过三轮排查摸底,平湖市共排摸出“三河”724条。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我市建立了“清三河”信息库,并制定了“一河一策”。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清三河”百日会战,市领导亲自带头参加“清三河见行动”集中义务劳动,各镇(街道)更是结合实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广泛开展“清三河”工作。上下一心联动治水,截至去年8月底,724条“三河”全部通过验收销号,验收结果在村务公示栏公示,同时在政府网站公开公示。

 

三河”治理,贵在长效、贵在有效。平湖市的“三河”治理过程并没有因为“销号”而画上句号。最近,钟埭街道钟埭村组织村内的河道保洁员对村域范围内的40多条镇、村两级河道进行了河岸水土保持工作。新仓镇则结合蘑菇种植产业,走出了一条用河道淤泥制“蘑菇泥”的农业生态路子,既养肥了蘑菇,又清洁了河道。

 

通过“三河”治理,平湖营造出全民治水、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的良好氛围,完善了项目化治水的工作举措,健全了河道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河”治理也“”动了整个面上的“五水共治”工作:去年,平湖市行政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均达到合格以上,16条市级河道平均水质达到四类,8个嘉兴市控以上断面达到四类,提前两年消除了市控以上劣五类水质监测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