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内河水运复兴“春天里”

14.04.2015  21:28

  近日,平湖市电视台新闻频道在晚间黄金时段推出系列报道—《平湖水运》,分“航道”、“航船”、“航运”三个篇章,讲述平湖内河水运的复兴之路。“十二五”以来,随着《浙江省内河水运复兴行动计划》的逐步实施,作为最古老、最经济、最环保的运输方式,内河水运在水乡平湖迎来又一个发展“春天”,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首条千吨级航道年底基本完工


  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平湖内河航道密布,过去大多是六、七级的低等级航道。“九五”、“十五”期间,通过对境内两条主干航道杭平申线、乍嘉苏线进行改造,航道最高等级提升到五级,能够通航内河300吨及以下船舶。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样的航道条件很难满足快速增长的水路运输需求。“十二五”初期,浙江省实施内河水运复兴行动计划,平湖内河航道从此加快建设步伐。2010年,乍嘉苏线乍浦航段标准化养护工程正式启动,力图通过分期养护、以养代建的方式,使航道通航能力达到三级航道标准。截至2014年底,共投资2200多万元,完成养护工程一期、二期、三期及四期第一阶段,新建护岸4146米。目前,正在实施养护工程四期第二阶段和养护工程五期,该航段的海河联运通航条件得到持续改善。更为引人关注的是,2012年,杭平申线航道平湖段改造工程在浙江全线率先启动,将航道等级由五级改造为三级,通航能力由300吨提升到1000吨。到今年年底,该项目将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这意味着平湖将首次开通千吨级内河大动脉,并借此连接沪、杭,成为全市深入接轨大上海、融通长三角的又一重要桥梁。


  船舶平均吨位将历史性突破300吨


  近年来,辖区内河船舶的吨位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性能越来越环保,成为平湖内河水运复兴的又一见证。本世纪初,平湖内河船舶的平均吨位只有37吨,大部分是水泥船和挂桨机船,吨位小、性能差、能耗大、污染重。2002年、2004年,平湖先后启动水泥船和挂桨机船淘汰工程,内河标准船型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底,平湖内河平均吨位达到294吨,较“十五”初增长了7倍。目前,平湖港航部门又启动新一轮的内河船型标准化工程,一批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老旧船舶、小吨位船舶将逐步淘汰出局,预计到今年年底,平湖内河船舶的平均吨位将历史性突破300吨。与此同时,内河船型种类也进一步丰富优化,普通散货船“独大”的局面逐步改变。2013年,嘉兴市鼎达航运有限公司在平湖注册第一艘集装箱船,目前全市已累积注册集装箱船5艘,还有一艘正在建造当中。可以预见,随着水运条件的不断完善,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推进,更加绿色、环保、高效的内河集装箱船将在平湖大量涌现。


  海河联运“两翼”齐飞


  平湖“前海后河”,背靠嘉兴港独山、乍浦两大港区,直通上海港、宁波港,后有杭平申线、乍嘉苏线,连通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海河联运的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随着乍嘉苏线乍浦航段标准化养护工程的推进,以及港航部门强有力的护航保障措施,乍浦港区的海河联运发展迅猛,海河中转量从“十五”期间的每年几十万吨增长到2014年的1000多万吨。与此同时,乍浦-杭州、乍浦-长兴、乍浦-嘉兴等海河联运集装箱航线相继开通,集装箱海河中转量快速增长,为海河联运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独山港区,浙能独山煤炭中转码头项目已经完工,新增3.5万吨级(兼顾5万吨级)煤炭泊位3个,内河500吨级泊位18个,设计年通过能力达到3100万吨。通过该项目,外海万吨轮上的煤炭可通过输送带输送至内河泊位,装上内河船舶直接运输到腹地,实现煤炭海河无缝、清洁运输。作为独山港区海河联运的疏港通道,杭平申线黄姑塘支线也正在推进三级航道升级改造,改造完成后将连通独山排涝闸与密集的浙北航道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海河直达”。(平湖市港航管理处 王琳莉报送)

前三季度湖州市重点物流项目发展迅速
前三季度,湖州市重点物流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良好,截止到9月底,12个重点物流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