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进博物馆有多少参观真起了作用?

18.05.2019  18:02

当相关电视节目成“爆款” 

当博物馆成为“第二课堂” 

和孩子一起走进博物馆的多了 

与此同时爆发式参观引发质疑 

青年时报(记者 王亚琪)

今年2月中旬,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参观者爆棚,很多是家长带着孩子来完成寒假作业的。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博行业关注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博物馆开始实现“以藏品为中心”向“以观众为中心”、“以研究为中心”向“以教育为中心”的转变,博物馆成为最佳的“第二课堂”,带娃进博物馆成了再平常不过的事。

然而,在家长、学校都流行带娃进博物馆的背后,有多少参观、研学、课程真正起到了获取知识、了解文化的作用?记者近日走访了省内各大博物馆发现,其实不少错误的“打卡”,费时费力成效却并不大。

A

爆发式地参观博物馆

真能起到想要的效果吗

参观博物馆”成小学生寒假作业

参观人群一日激增数十倍

虽然事情已过去了近3个月,在杭州,仍有很多学生家长对今年2月中旬发生的博物馆人流量爆棚场面记忆犹新。

统计数据显示,2月16日,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接待观众27096人,17日接待43221人。而据了解,该馆区平日正常的客流量平均为两三千人。造成人流量激增数十倍的原因,是因为杭州不少小学布置的寒假作业——参观博物馆。而不少学生把时间一推再推,造成了最后的爆发式游览。

随着博物馆在社会文化事业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走进博物馆已逐渐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家长、学校也开始留意到博物馆这个一度被忽略的“课堂”。去年,浙博第二课堂刷卡次数达40304次,而在杭州市第二课堂刷卡点名单中,大多博物馆被囊括其中。

然而,大规模爆发式地涌到博物馆,是否真能起到大家想达到的效果?在博物馆越来越受到孩子欢迎的另一面,问题也开始浮现。很多网友对此表示“就为刷个卡、拍个照,有意义吗?”“这么块地方挤了这么多人,根本什么也看不到……

家长回答不上来孩子的问题

学校组织集中参观很难照顾到每一人

为什么带娃来博物馆?在记者的采访中,被频繁提到的原因之一,是给孩子开阔眼界、丰富课外知识。女儿今年14岁的冯妈妈更是坦言,“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及政治、历史题目,很多都跟博物馆相关。而且来博物馆相对上课显得有点趣味性,也算是个放松方式。

但这个过程中,也存在让人担忧的问题。

儿子今年刚满8岁的陈先生,是趁着双休日带娃来博物馆的。他说:“孩子们参观博物馆肯定是好的,何况还有第二课堂分的要求。但因为我工作忙,有时难免流于形式,偶尔就会变成儿子要好的几个小伙伴结对,由其中一位有时间的家长带着去。还有一个关键在于,我自己并不是那么熟悉博物馆,孩子提的很多问题我并不能答上来。

这是家长带娃存在的问题,那学校组织来的呢?

浙博孤山馆区现在每个月都会接待五六十个学生团队,高峰期甚至会有上百个学生团队。记者随机采访到一支来自杭州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的春游队伍。大队辅导员林玲介绍,春游、秋游两个时间点,学校一年要开展12次这样的活动,“首先是我和年级组长踩点、预约,提前联系博物馆安排好行程。另外就是动员学生做好前期准备,鼓励孩子带着问题来,回去要介绍文物等。

林玲同时坦承,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博物馆里的内容确实很难吸引到低年级的学生,而这么多孩子,他们也很难照顾到每一个的知识需求。

  • 1
  • 2
  • 3
  • 下一页
  • 全文阅读
  •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王亚琪        编辑:郑海云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