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可思议的富阳布艺

15.06.2015  12:56

        

梓树布龙


    
胡仙女正在编织织带


  
香袋


  
钩编《花饰


     
布艺镶嵌画


  
土法缫丝

  相传,布是轩辕黄帝的元妃嫘祖创造的。在民间,缝纫刺绣被称之为“女红”,一针一线总关情。
  布艺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那么,以丝、棉、麻、毛等天然材料为介质,经手工制成的日常用品、礼仪用品和艺术作品,你见过多少呢?
  眼下,富阳区布文化艺术展正在东吴文化公园举办,6月15日是展览的最后一天,想去参观的市民可要抓紧哦!
  此次展览,共展示30个项目、100多件手工布艺制品,为你呈现一个触手可及、流光溢彩的布艺世界——有的与服饰相关,如刺绣、挑花、扎染、盘扣、旗袍、绣花鞋;有的与生活相关,如清水蚕丝被、团扇、绸伞;有的与生产劳动相关,如苎麻编织的渔网、采药人攀悬崖用的绳索龙套;有的与习俗相关,如端午香囊、梓树布龙、龙门竹马;有的与艺术相关,如绘染布画、绣画、织锦画、植绒图案装饰、70后女子高波首创的布艺镶嵌画。
  这些独具质感的布画、布造物,或是一代代留下来的老东西,或是非遗传承人揉入了时代元素,挟带着温润的气息,蕴含着心手相传的情感温度,折射出劳动人民的智慧,还体现了对大自然的理解和诠释,是一种东方精神与中国方式的表达。
  在东吴文化公园广场一角,来自富阳蚕茧主产地的洞桥镇蚕农,为市民展演白居易诗中描述的“择茧缫丝清水煮”技艺——一只简易土灶,加一台纺车、铁锅,一人手持丝帚,从热水锅里扯出蚕丝的头绪,扯够七八个茧,合成一股,穿过环扣搭在木轴上,踏动脚板带动木轴旋转,蚕丝就被整齐地盘绕在木轴上,这便是土法缫丝。
  走进东吴文化公园城楼,一眼就看到一条盘踞在柱子上的金龙,张牙舞爪,令人望而生畏。它的名字叫“梓树布龙”,1913年诞生在富阳长新乡(今银湖街道梓树村),整套舞龙表演由金龙扫场、游龙戏水、黄龙闹海、黄龙戏珠、金龙盘井等19个阵式构成。“梓树布龙”曾出现在西湖狂欢节上,还应邀赴法国、韩国参加对外交流表演。
  在城楼的一隅,来自万市镇何家村的81岁老太胡仙女,静静地坐在竹椅上,以带梭为引线,以棉丝线为经纬线编织色彩斑斓的织带。老人家告诉记者,织带用处很多,可以做裤带、袜带、裙带、背带。以前,姑娘出嫁,女方至少要缝四铺四盖(即四床被子、四床褥子)做嫁妆,每个被角上都要缝上两枚铜钱(硬币),用编有鸳鸯戏水、莲(连)生贵子等图案的长织带捆扎,寓意富贵、美满、长久。外孙第一次到外婆家,要送编有小老虎等图案的织带,象征“带带大”。(本站编辑 赵恬恬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