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15.04.2015  13:53
  2014年,在经济减速换档、提质增效的发展新常态下,全市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深化体制改革,向创新要动力,以改革激活力,不断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201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呈现“规模继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的发展态势,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要特点    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领头羊”作用明显。2014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归属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有1681家,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数的27.5%,占比较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096.63亿元,占全省的25.6%,首次超过千亿大关,并且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比上年增长10.5%;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9.1%,占比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盈利水平进一步提高,效益“增长点”作用明显。近年来,随着杭州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转型,高新技术产业自身高收益优势持续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在全部规上工业中所占比重有了显著提高。201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利税总额676.17亿元,增长12.3%,占全市规上工业利税总额的45.4%,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利润总额486.48亿元,增长13.5%,增速高于规上工业3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利润总额的55.5%,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2%。    重点行业进一步提升,产业“支撑点”作用明显。从分行业工业销售产值看,全市10个高新技术产业行业门类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对全市销售产值带动作用明显。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分别实现销售产值1002.81亿元、308.08亿元、303.02亿元和133.02亿元,分别增长15.1%、16.5%、11.9%和19%。四个行业门类总计实现销售产值1746.93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的37.7%,四个重点行业门类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    研发生产进一步融合,经济加速“新引擎”作用明显。“研发+生产”的“2.5产业”已成为当前高新技术产业的一大亮点,研发与生产的深度融合既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2014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存在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企业有1595家,比2013年增加102家。其中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高于1000万的企业有339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8.13亿元,同比增长10.7%,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82.2%。在重点企业中海康威视、大华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都已经成立了以研发为主的独立法人企业,进一步细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研发与生产的结合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也日益显现。    重点区域进一步发展,引领发展“新旗帜”作用明显。分地区看,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超过100亿的有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加值分别是303.22亿元、210.87亿元、135.03亿元和132.8亿元。其中,滨江区共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51家,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的70%,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2.1%,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27.7%,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显著的引领作用。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业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与传统产业相比,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整体实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够协调。从目前看规模较大的主要涉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五大领域,最大的产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据高新技术产业的两成,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其销售产值只有1002.81亿元,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仅为7.9%,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6.4%、3.1%、2.4%和2.4%;其他行业远不能形成规模优势,对规上工业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够强。    增加值率有待进一步提高。2014年,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096.63亿元,增值率不到24.0%,与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率相比优势不明显。分行业看,总量占比前列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增加值总量超50亿,增加值率超50%的华三通信和海康威视等重点企业的带动下,增加值率为30%左右,扣除两家企业后的增加值率为22%左右;尤其是杭州市汽车制造业处于产业链末端,多数属于加工组装环节,核心技术与核心部件的高额利润均为外地或国外所有,其增加值率为15%左右,有待进一步提高。    区域发展有待进一步改善。虽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仍较明显。从企业家数看,萧山、余杭和富阳的高新技术企业家数均超过滨江,分别有369家、341家、183家,但占其规上工业企业家数的比重与滨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从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来看,除了前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超过100亿元的4个区、县(市)以外,其余10个区、县(市)(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桐庐、淳安、建德、富阳、临安)的增加值总量之和约为303亿元,与滨江区相当。      对策建议    明确转型升级导向,提高资源要素的“有效性”。转型升级的永恒性、动态性和全局性决定了高新技术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同时高新技术产业结构调整也是为了解决其所存在的高新产品低附加值、技术密集程度不高等结构问题。对于目前有一定基础,发挥着支柱作用的产业,要分析其运行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从根本上改变一些产业内部“大而不强”现象,提升产业整体增加值率;要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提高政策和资金扶持效率,在产业内部加快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骨干、优势和潜力企业,进而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其所在行业的发展。对于目前发展潜力较大的创新型产业,要集中资金、人力等力量,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产学研”结合专项和重大项目,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对产业面临的技术“瓶颈”集中攻关,突破技术“瓶颈”,将会为整个产业带来几何级的增长力度,从而有效拓展增加值的上升空间,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努力打造杭州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提高产业平台的“保障性”。产业园区(功能区)具有明显的成本低、生产率高、创新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产业吸引力大、扩张能力强等优势,使整个区域竞争功能得到增强。搭载“信息经济”这趟顺风车,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进一步扩大专业化高新企业孵化器的规模,满足企业专业化共性服务平台需求。建立信息网络和平台网站,向企业及时发布高新技术产业优惠政策、产业动态和技术动态。集聚创业科技投资机构和技术服务中心,协调区域内科教、融资、物流等服务产业和生活设施协调服务,提高园区综合服务能力。   在各个区县(市)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产业大平台建设,引导园区自身特色和优势产业结合,选择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由“大而全”转为“少而精”,加速产业集聚,实现区域互补,从传统产业“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加快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等具有发展空间的重点平台建设,以构建优势产业分工协作网络为目标,引进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重大高技术项目。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础性、核心配套产品项目的引进,带动配套体系的完善。    激励科技、文化成果向产业的转化,提高经济增长点的“时效性”。一是要加快现有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和转化机制,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优秀科技成果走向市场创造条件,提高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和质量。二是积极培育具有世界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以获得更高的附加值。作为文化成果,技术进步和自主品牌是企业培育竞争优势、抢占价值链高端阵地的关键因素。品牌效应既有利于增加值率提升、又有利于杭州市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提高,扶持一个名牌产品,就是培育一个新的增长点。三是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预先研究产业发展方向,突破和储备一批产业关键技术,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占领产业制高点,培育新的增长点,努力形成产业发展的高端竞争优势。(本站记者 李舰 通讯员 梅光景 卢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