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积极推进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10.01.2017  14:01

  近年来,在推进美丽乡村和城镇化建设中,临海市注重修复保护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传统风貌”的乡村建筑,打造富有历史厚重感的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积极推进乡村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至2016年底,临海市岭根村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紫阳街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街,18个村落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一是加强传统村落保护。 投入数百万元,腾空修复东塍镇岭根村王文庆故居,并在故居东厢房开设100平方米的“岭根传统草编陈列馆”,附设岭根草编技艺传承基地,整治修复了王纶、王辅臣、王素常等9座名人故居,既整治了传统建筑的空间环境,又丰富了地域文化内涵。类似于岭根村的小芝镇胜坑村、括苍镇黄石坦村等具有丰富文化底蕴且极具保护价值的村落,全部列入市政府传统村落保护计划,逐年拨款加以修缮保护。

   二是增进“乡村记忆”开发利用。 出台《临海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把“修缮一栋传统建筑、落地一栋临海民居、活化一个非遗项目”等“十个一”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工作,列入“全面提升小城镇形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把文化遗产保护贯穿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全过程。

   三是培养保护宣传群体。 组织镇(街道)分管领导、规划员、城建员等65人赴同济大学专题学习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理论,重点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培训,并邀请阮仪三教授作“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学术报告,重点安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旧城改造与更新等课程,大大增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在文化员、文保员之外培养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队伍,为临海小城镇整治工作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是打造“一镇一品”美丽乡镇。 依托现存的传统街区、传统民居、老校舍、老粮库、老厂房等具有文化记忆的建筑或建筑群,予以腾空、修复和整治,移入浓郁的民俗文化,成为展示、传承非遗项目的鲜活平台,打造“一镇一品”,如杜桥镇的泥塑、脱胎漆艺,大田街道的板龙、杜鹃鸟山歌,江南街道的明式家具制作,上盘镇的花鼓,河头镇的大石车灯、勾青茶制作,括苍镇的剪纸,小芝镇的莲花落,白水洋镇的黄沙狮子、乱弹,尤溪和永丰镇的竹编手工艺等。永丰下塘园村利用古旧宗祠建设农俗博物馆,每逢周末,吸引大量民众前往参观。

   五是完善制度规范整治。 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贯穿规划编制全过程,委托清华大学对“马氏庄园”等70栋典型的保护价值突出的历史建筑,进行全方位抢救性测绘记录,系统挖掘整理相关人文背景资料,为每栋建筑建立翔实档案,根据测绘资料进行系统性研究,参照临海民居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传统建造技术特点,做好规划编制。组织对全市62个传统村落,进行大规模普查和研究,建立临海市传统村落档案,完成《临海传统村落调研与保护利用策略研究报告》。对市域300栋历史建筑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编制完成《临海市历史建筑保护规划》。目前,列入整治的17个镇(街道)均已完成整治规划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