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市”综合得分居全省首位

12.11.2014  13:06

  日前,浙江省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公布全省15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市”。本次共有申报区(县、市)24个,按照工作机制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水平、“电商换市”重点项目、产业配套体系建设、电子商务基础工作等五个方面打分,我市综合得分居第一位,杭州地区与桐庐、拱墅一道跻身榜单。
  近年来,我市重视电子商务发展,把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培育,大力实施“电商换市”工程,着力构建以农产品电子商务为重点、覆盖三次产业全领域的电子商务发展体系。2013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10亿元,促进农民增收1.2亿元,预计2014年将突破18亿元,促进农民增收2亿元。农产品亿元以上网销企业1家,2000万以上15家,500万以上的38家。同时,工业企业电商应用和以农家乐、旅游景点为代表的服务业电子商务发展初显成效。根据阿里研究中心阿里电子商务发展指数动态排名,临安跻身“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县”第32位,杭州五县市第一,成为“浙江省‘电商换市’十大创新样本”市,还被列为省财政厅电子商务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市。全市共有7个杭州市级电子商务村,其中白牛村、新都村跻身全国20个“淘宝村”序列。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理顺电子商务工作机制,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市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商务局设立电子商务科,明确分管领导和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市里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等6个政策文件,安排财政专项扶持资金1500万元,主要用于园区建设、平台运营、农村电子商务和市村两级公共服务网点等。同时,委托浙江工商大学组织编制全市电子商务产业规划。

   精心培育线上线下平台
  培育三级产业基地。一是提升扩容临安市电子商务产业园,通过对园区周边企业的“退二进三”、“腾笼换鸟”,新增1.5万平方米,实现园区规模3万平方米,不仅满足部分企业的扩大生产需求,还吸引更多的电子商务企业和服务商入驻园区,预计今年整个园区实现网络销售额7亿元。二是全力扶持中国坚果炒货食品城建设,出台专门的政策扶持,吸引全国坚果炒货行业知名电商入驻,园区还将建设公共仓储发货平台、网上商城等。三是规范提升现有的电子商务村,成立村级电子商务协会,并沿杭徽高速、各省道、布局培育更多的电子商务特色村。
  提升三大线上平台。一是做大做强阿里巴巴临安产业带,引导更多企业入驻产业带,从坚果炒货企业扩大到电线电缆、绿色照明、五金工具企业,提高产业带的点击率、销售量和企业参与度。二是扩大“淘宝·特色中国·临安馆”的网络影响力,更加彰显临安本土特色,做好农产品、旅游、国石“三大特色”产业的展示、销售和宣传工作。三是提升“微临安”的功能定位,与“临安发布”官方微信进行有效整合,体现“微临安”平台的权威信息发布、热点事件回应、民生信息服务等功能。

   开展村级网点建设
  结合省财政厅“一事一议”项目和省商务厅“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做好村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点建设,与农村信用社合作,进一步拓宽服务点功能,实现网上代购、农产品销售、代缴水电、代购车票、手机充值、金融服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目前,白牛村服务点建设正有序推进,服务点总面积200余平方米,集服务、培训、参观、展示于一体,白牛村将致力打造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第一村”。

   推进跨境电商工作
  今年5月,成立临安外贸电商协会,首批吸收会员37家,将打造成一个“感情交流、资源共享、团结互助、共谋发展”的平台,引导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加快“电商换市”步伐,涌现了可靠、兴发传输等跨境电商龙头企业。预计,今年外贸电商网销额可达到1亿美元。

   营造电商发展氛围
  加大我市电子商务在浙报、浙江在线、杭报、阿里商业评论等媒体的报道力度;精心制作视频对外推介临安;作为主要嘉宾参加“2014中国(杭州)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首届中国县域经济和电子商务峰会”等各类论坛展会,宣传推介我市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实施电商人才“万人培训计划”,开展铺天盖地的多层次、多渠道、多类型的培训活动,加快培养本地电子商务人才,预计全年实现培训电商人才8000人次。
  下一步,将以成功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市”为契机,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努力打造“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样本”。一方面,以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农民网络消费服务体系和农村青年网络创业机制建设为重点,实现我市农村电子商务从1.0到2.0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加大电子商务在实体经济中的推广应用,加快工业企业、跨境贸易、生态旅游的电子商务发展。(市商务委供稿 编辑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