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区又一拨新路名出炉 忆音、梦蝶…很美很文艺

11.01.2016  08:49

美音巷附近是中国美院 梦蝶街离浙江音乐学院不远

忆音、美音、梦蝶、霞鸣、之涵,这些很文艺的名字听起来像不像琼瑶小说里的女主角?别误会,这是杭州市区刚刚新批复的一批道路名。

近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对长浜路等部分道路桥梁命名的批复》,为主城区51条道路、32座桥梁定下了正式的名字。

新命名的道路和桥梁大致分三类:

第一类: 是因为城市发展建设,道路“”长了,延伸部分沿用主路的名字就需要申报命名。比如余杭塘路,原来东起莫干山路、西至丰潭路185号(预编),现向西延伸到了五常港路240号(预编),这次批复的路名中大部分属于此类。

第二类: 是新建道路和桥梁的命名。比如庆春路秋涛北路交叉路口的庆春东路天桥,秋涛北路上跨天城路的天城路天桥。

第三类: 是同条道路上不同路段路名的合并。

比如江干区景芳地区有一条跟新塘路平行的道路,长2.6公里左右,但分成了三段,从南到北分别叫顺福路、景东路、景水路,现在合并更名为顺福路。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次新增的83个路名(桥名)有“文艺范”的不少,之江地块尤其多。

像美音巷就在美院周边,南起美院北街282号(预编)、北至梦园街,全长320米,所以名字里面有个“”字;梦蝶街东起灵美路181号(预编)、西至创意路,全长700米,位于浙江音乐学院附近,这个文艺范的名字是不是跟音乐学院气质很搭?

而早几年在杭州的一些新开发地块里也出现了这样的美名,蒋村地块有晴川街、凌波路,申花板块有春雀街、夏萌巷、秋霞街、冬泽路等。

为什么杭州的路名、桥名越来越美、越来越好听?

其实,杭州一直有以景入名的传统,比如西湖十景,十个景点的名字贯穿春夏秋冬,好记又好听。

市地名办的工作人员解释,新路、新桥的名字,一般是由建设方初拟,然后向地名部门申报,再由市地名办统一上报,最后由市政府批复。

现在很多新开发地块的新建道路,没有老名字可以沿用,所以很多建设单位都会初拟一些寓意好又容易记的路名,就好像普通人家给孩子取个好名字,象征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望。

作为文化古都,杭州还有很多让人“过目不忘”的地名,不知道你是否留意过——

茅家埠村西北面普福岭山路上有一个公交站叫“立马回头”。乾隆当年巡江南时第一次路过这里,对道路状况不满,本地官员赶紧修了一条新路,当乾隆再次经过普福岭时龙颜大悦,立马驻足,就有了“立马回头”的说法;

再比如,浙大一院东侧有一条路叫直大方伯,相传是明代一位布政使在这里建了个大宅子,因布政使又叫“方伯”,大宅跨越横、直两条巷,故而直的那条叫直大方伯。

市民要是对一些新地名、老地名有不清楚的地方,可拨打市地名办热线电话85811887咨询。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周丹红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