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

03.01.2017  19:33

  今年以来,义乌市文广新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民生实事的既定目标,深化文化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义乌市“城乡一体”图书馆“总分馆制”,目前已完成14个镇街图书分馆全覆盖,完成40个农家书屋流通站提升工作,在主城区与社会合作新建了10个图书流通站。借助图书智能化管理系统和市民卡在图书馆的应用,实现市、镇街、村(社区)三级图书借阅联网。

   一、优化资源配置,破解社区馆建设体制机制瓶颈

  出台了义乌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由市图书馆负责公共图书馆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总体推进,进行实地考察和业务指导,对全市图书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如除佛堂、赤岸本身有新建的规划外,不新批土地和新建馆舍,10个镇街都通过调整利用了政府的存量用房。

   二、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图书馆公办助民运行机制

  引入市场机制,坚持用“两条腿”走路,以“公有为主体,民营为补充”为原则,开放民间投资、引入外包服务、民营馆纳入体系。如义乌市北苑街道利用辖区内义乌商圈传媒有限公司建成电商分馆,街道出资少量的建设费用及管理、活动开展的成本,委托电商分馆完成服务。在引入市场机制过程中,大大激发了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拓宽了图书馆的选择面,目前与社会合作建成了10个图书流通站,超额完成图书馆规定的每周40小时开放时间。

   三、构建共享平台,突破社区馆服务资源短缺困局

  图书馆总分馆之间实行业务统一部署、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管理机制。一是政府主导,总分共担,解决经费投入。市财政承担图书购置、智能化改造、管理人员培训等基础经费。由镇街或具体承办单位(社区馆)承担图书借阅点的借阅场地等设施设备、管理人员工资等费用。其中与社会合建的10个图书流通站,除图书以外,其余投入全由合作方投入。二是通过分馆为主,总馆协助,化解人员问题。由镇街落实1名文化员和各图书借阅点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工资由镇街管理和发放,由总馆统一培训。三是打破传统,结合实际,破解场地难题。一方面,将图书分馆或图书流通站安身在镇街文化中心或村文化礼堂。另一方面,利用、置换镇街存量余房,采取租赁场地的方式予以解决。四是升级网络,共享数据库,解决图书短缺。由分馆所在镇街参照总馆提出的设计标准,按需配置,分馆读者借阅系统的设施设备随着总馆借阅系统的升级而更换,实现共建共享。五是通借通还,移动阅读,提高图书利用率。通过“总分馆制”,结合先进技术体现现代公共服务体系理念。引进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图书的通借通还。读者可凭市民卡在任意一个点借出图书,同时也可在任意一个点归还,在任意一台书目查询机上查到图书所在的具体分馆,规范要求年图书更换30%以上,图书利用率75%以上,逐年提高图书流通效率。

   四、建立新型保障体系,确保社区馆可持续建设和发展

  建立“政府主导、总馆负责、社区共建、量化评价”保障体系,着力解决资金投入、人员编制、场地设施等问题,为社区馆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对达到服务标准和建设任务的社会力量给予一定补助。落实分馆和流通站建设的责任制,选班长,组班子,配骨干,建队伍,定期下基层指导,层层把关,落实场地选取、图书配送、人员管理、智能化改造四责任。统一场地建设的最低标准:作为全国小城镇试点的佛堂分馆面积800平方米以上,其它镇街分馆面积300平方米以上,图书流通站20平方米以上。优先考虑已建文化礼堂的村(社区)建立图书流通站,落实专人管理。建立“专业化、模块化、量化式、循环式”绩效评新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引入社会评价机构,重视单项绩效评价,减少用平均数值掩盖单项指标量值,指标设立要突出量化式。评价方式螺旋上升。以年度为单位,借鉴PDCA循环方式,按“计划—执行—检查—总结”进行,不断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