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三措并举全力构建留守儿童心理支持系统

26.12.2016  17:36

一、大力推进基础性工作

一是加快心理辅导站建设。从2015年至2017年,每年投入150万元分批建设中小学心理辅导站(室)。目前,已创建3所省一级心理辅导站,90多所心理辅导站(室)已符合省心理辅导站标准化要求。到2017年底前,力争使全市所有学校心理辅导室硬件设施达到省定标准配置。

二是强化心育师资培训。持续普及心理健康教师上岗证培训,每学期组织心理C证培训,每期参加培训300人左右,今年加大了培训力度,暑假和本学期培训了2000多人,全市教师现持有浙江省心理健康上岗资格证共7000多人;自主研发培训项目,组织了3期专兼职心理教师专业研修培训,围绕专业咨询能力和心理活动课操作能力和心理教育活动组织能力三大板块设计课程,提升专兼职心理教师的专业能力;2015年上半年专门组织心理专职教师、心理热线成员、《乐清市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活动手册》编著人员共60多人到浙师大进行指令性培训,依托浙师大设计课程,加强心理教师专业咨询技术整合能力。

二、有效组织区域支持系列活动

一是开展主题活动,丰富支持系统内容。每年3-4月份开展中小学心理教育月活动,要求中小学关注留守儿童,突出亲子教育主题。此外,还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心理支持主题教研活动,多次组织留守儿童心理支持系统研讨会、校园危机干预学习会、考前辅导研讨会、留守儿童教育学习会等活动。

二是结合当地实际,编写本土心理教参。2012年,组织心理骨干教师编写《乐清市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活动手册》;2014年,组织30位心理教师进行了修订,在完善的基础上融合留守儿童研究主题,在内容体系上增加了与留守儿童心理有关的如交往沟通、心理弹性、社会资源利用等内容;2015年9月,出版教参供各中小学使用。

三是整合各方力量,构建支持共同体。积极推进省教育厅关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努力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关注参与留守儿童心理教育。重视乡村少年宫、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家长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心理志愿团、心理热线、危机干预小组等基地机构的建设,充分发挥妇女儿童之家、春泥计划、文化活动站、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在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中的作用,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营造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要求各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牵头,召集妇联、文明办、关工委、离退协等部门(单位)在各镇(街道)的下属单位和镇街村居人员,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工作联席会议,结合实际研究解决留守儿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密切配合,形成培养照顾留守儿童的整体联动机制;要求各校会同司法部门加强法制教育,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提供相关安全保障;要求各校会同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持续开展学校周边治安及文化、生活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

三、有序开展实验研究

一是邀请专家指导,明确研究思路。确定8所示范区创建试点学校,召开试点学校工作会议,邀请专家指导各试点学校的工作方案。

二是开展心理测查,确定研究方案。编制《乐清市留守学生心理状态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职高四类共1206位学生的问卷调查。根据测查结果,确定4所研究实验学校和4个心理干预实验班级,分析留守学生突显的心理问题,并布置下一阶段实验班心理干预的思路和方法。

三是实施综合干预,形成学校特色。结合4所实验学校实际,多管齐下,实施综合干预,形成学校心理教育特色,如组建留守儿童心育团队、研制班级辅导课程、组织有针对性的小团体辅导、定期进行个别辅导、开展主题活动、进行课题研究等。

四是组织成效检测,进行区域推广。整理各实验学校及试点学校的资料,分类归档,并组织实验学校的研究成效检测,检测辅导措施对相应指标的作用。根据检测结果,梳理针对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辅导课程体系、构建留守儿童心理支持系统的实践思路等,并逐步进行区域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