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报》:美丽畲乡十年巨变——浙江省民宗委“联姻”帮扶岱岭纪实

15.03.2016  13:30

中国民族报》3月11日刊登题为《美丽畲乡十年巨变——浙江省民宗委“联姻”帮扶岱岭纪实》。文章介绍了在省民宗委的对口帮扶下,温州市苍南县岱岭畲族乡10年来呈现的巨大发展变化。从10年前人均收入2446元的小乡村,到2014年底人均收入达到9508元,岱岭乡已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小康乡,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民族乡镇发展道路。

原文如下:

美丽畲乡十年巨变——浙江省民宗委“联姻”帮扶岱岭纪实
□ 潘晶

  地处东海之滨的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岱岭畲族乡,属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山区。2005年,该乡总收入仅为4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46元。

  这一年,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亲自担任“红娘”,浙江开启了“优质资源陪嫁下乡,村村都有省城亲家”的省级单位“联姻”帮扶之路,浙江省民宗委因此与岱岭乡结下了不解之缘。

  结亲以来,“亲家”相携相助,财智倾囊,从输血助起步,到造血促腾飞。截至2014年,省民宗委共在岱岭乡实施帮扶项目15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00余万元。2014年底,岱岭乡实现经济总收入60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08元,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小康乡。

  特色产业点燃“星星之火

  穿过3000米幽暗的鹤顶山隧道,峰回路转,一处颇有畲族特色的村庄映入眼帘,这是岱岭乡的富源村。

  2007年,浙江省民宗委宗教三处调研员金幸祥成为富源村的第一任驻村指导员,就此开始帮助富源乃至岱岭乡探索特色农业产业化之路。

  跟浙江大多数山区农村一样,解决了温饱问题后的岱岭乡农民,开始琢磨种植效益更好的经济作物。一时间,以户为单位的小型蔬菜大棚,成了岱岭田间地头的一大景观。

  刚开始,这样的转型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但到了2007年后,随着土地流转越来越普遍,各地规模化、集约化的蔬菜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并逐渐向城市周边聚集。面对大幅下降的市场价格和传统种植居高不下的成本,富源农户“从土地里刨食”的传统生产方式陷入了困境。

  “蔬菜价格大幅跳水,农民普遍觉得增收无门,不少人选择了外出打工,2007年全乡户籍人口6126人,常住人口却只有2680人。”在岱岭乡工作10多年的乡人大常委会主席郑祖团坦言。

  就在此时,中央对土地流转和集约经营的号召点醒了大家。富源村决定瞄准10月时令水果空档期,将早熟蜜柑作为特色产业项目。8个月后,利用省民宗委给予的50万元支持资金建成的500亩特早熟蜜柑基地,顺利落户富源村。

  “土地流转+集约经营+特色效益农业”的模式,为岱岭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业化转型开拓了新天地。在省民宗委的支持下,全乡5个畲族村主动想点子、找项目,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陆续建立了特色农业产业园。   

  “我们的目标就是卖特色,然后千方百计的去推广。”乡党委书记金荣说。

  近5年,富源村集体经济收入均有50余万元,已列居全乡的首位。

  梧桐初长引来“金凤凰

  “富源模式”的成功给岱岭乡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条农业发展新路子,更带来了对当地传统观念的革新。岱岭人发现,“外面世界很大,需要打开大门好好看看”。于是“发掘政策含金量,争取创业资金,发展本村好项目”成了岱岭乡干部群众的增收目标。

  “项目饥渴症”带来的是岱岭乡基础设施水平的突飞猛进,岱岭的土地、山林等优质生产资源参与到市场配置中。“一方面我们特色果园效益越来越显现。另一方面随着林道、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提升,而且最关键的是,老百姓不再把土地死死攥在手里了。”岱岭乡乡长兰成子如是说。

  梧桐引得凤凰来,2012年底,乡党委向在外地经商的岱岭人发起了“岱商回归,能人回请”的诚挚邀约。

  2013年初,在温州建筑业界小有成就的岱岭乡大厝基村商人陈永森找到金荣,希望能在村里投资一个以玫瑰鲜切花为主的现代花卉产业园。

  如今,占地150余亩、总投资1500余万元、拥有15个花卉品种的“乡约玫瑰园”已全面投产,其主要产品玫瑰鲜切花在温州地区供不应求。

  2014年,大厝基村的人均收入达到9490元。而由省民宗委下达的12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以大厝基村经济合作社名义注资入玫瑰园,成为占玫瑰园总股本8%的村集体股份,这让大厝基村甩掉了“空壳村”的帽子。

  发展旅游人财两旺

  云遮畲族村位于鹤顶山腰,踞山面海。

  “以前有人和我说,你们村是‘苍南的世外桃源’,一开始我还沾沾自喜,后来一想,人家是含蓄地跟我说,你这里除了美丽的风景,其他什么都没有。”云遮畲族村支部书记兰景潮说,既然是世外桃源,为什么村里的人还越来越少?兰景潮甚至动起了“整村搬迁”的念头。

  就在这个时候,雷大达、林新敏这两位有想法有干劲的本村年轻人找到了兰景潮,希望以食用玫瑰为主产业,开发玫瑰花茶、玫瑰花酱、玫瑰纯露等高附加值产品,同时依托玫瑰产业搞休闲观光综合开发,发展生态旅游、畲家民宿等第三产业。

  以玫瑰产业为依托发展旅游,再以旅游聚人气来促进主产业发展,兰景潮觉得这是好事。

  大家说干就干,乡政府多方协调、积极争取,将通村道路列入县级重点项目,道路拓宽即刻启动;村干部则挨家挨户做工作,不到两个月时间,第一期200亩土地就流转到位。浙江省民宗委将该项目列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重点项目,云遮村以村经济合作社名义入股企业,首期筹集40万元扶持资金支持项目发展。

  2013年云遮村常住人口数179人,到了2015年,村里常住人口就有281人了。“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又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当然要回来了!”42岁的村民兰景余说。

  云遮村将农业、生态与三产挂钩,带来的是人财两旺的新曙光。“我们还要推广‘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在保持必要规模的前提下,将不再鼓励农业产业园扩大规模,这一部分生产空间将留给入社农户。农户单独或通过流转形成小规模种植园,作为产业园的组成部分。”兰成子信心满满地表示,只有让村民回归土地,才是岱岭乡聚集人气的最有效举措,也是实现岱岭人财两旺的最有效举措。

  扛起民族文化发展大旗

  2012年,温州市第三届瓯越“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暨苍南县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节,在岱岭乡成功举办。万人齐聚畲乡岱岭。这是岱岭畲族文化建设的成功首“”,也成为其生态综合效益经济的精美广告。

  2014年,富源村畲族特色村寨建设的初成,让岱岭的民族文化元素越来越丰富,民族风情特色越来越浓郁。

  站在省民宗委重点扶持项目——“苍南畲乡民族民俗文化园”崭新而又不失古朴的门楼前,金荣既自豪又略遗憾:“说实话,畲族特色民族文化这面旗,我们以前扛得不够好。现在周边兄弟乡镇都在打民族文化牌,我们也要千方百计迎头赶上。

  近年来,岱岭提出“打生态牌,举文化旗,成就民族文化韵味绿色经济”的发展思路,将岱岭新兴的特色经济附加上民族文化符号,隆重推荐给全国乃至全世界。

  转眼,联村帮扶工作已步入第10个年头,如今的岱岭乡,已拥有畲族风情名园、精品水果强乡、生态休闲佳所、幸福宜居福地这4张名片。

  省民宗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美丽畲乡岱岭的十年变化,延伸的是经济发展领域,优化的是经济发展的结构,提升的是经济发展内涵,打造的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走出的是一条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乡镇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