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与做强制造业

14.11.2015  06:51

    杭州的公共自行车,我们都很熟悉了。可你知道吗?第一个公共自行车的锁止器样机,就是杭州公交公司的姚国方师傅用铁皮拿榔头一下一下敲了1万多下敲出来的。姚师傅是杭州2015年新晋的10位技能大师之一。至此,杭州已经拥有50位市级技能大师了。

    这50位大师都是身怀绝技绝活的手艺人,古时候被称为“匠人”。从庖丁解牛到核舟记,从卖油翁到百步穿杨,真正的匠人,就是用专业精神专注地、精益求精地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人。

     用50多年的时间专注一颗螺母

    据悉,日本有家公司叫哈德洛克工业株式会社,专业生产各类螺母。尽管螺母是很平常很普通的“日用品”,可全世界就只有这么一家公司能够制造不松动的螺母。更难能可贵的是,公司的创立者为了这一颗螺母,心无旁骛,专心研究了50多年才得以成功。正因为此,像美国这样的科技霸主,每年都要向这家只有45人的小公司订购大量螺母,其原因在于,这种“永不松动”的螺母非常适合用于轨道交通、航空飞行器等产品。

    用50多年的时间专注一颗螺母,这就是我们时下常说的“工匠精神”。中国价值型企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付守永在其著作《工匠精神:向价值型员工进化》中提出,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由此引申开来,就是指企业在生产制造中,十分注重细节,注重人性化的东西,力求做到极致,力争做到“零缺陷”,比如说,把产品品质从99%提高到99.99%。目前全球知名的日本制造、德国制造、瑞士制造,无一例外都在用工匠态度对待产品制造,并且将这种态度作为一种传承,一代又一代传下去。一位曾多次到德国考察的企业家坦言,德国企业的敬业严谨,以及对产品的精益求精,令自己汗颜,相比之下,我们不少企业都显得浮躁,商人气很重,工匠精神不足。这位企业家一语中的地点出了当前制造业中存在的诟病。

     工匠精神是制造业做强的前提

    当前,《中国制造2025》规划已经发布,中国制造正逐步向中国智造升级;对杭州而言,这是推动杭州经济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质量效益更好的方向发展。而杭州经济要实现转型升级,在很长时间内仍必须紧紧依靠工业的发展,依靠制造业的优势。而这一切,既需要运用“互联网+”的手段来提升制造业的水平,更需要用50多年的时间专注一颗螺母。工匠精神就是从制造业做强的前提出发,掀起一场工业品质的革命。萧山也有这么一家值得自豪的企业。那就是位于开发区的杭州乐荣电线电器有限公司。据公司董事长袁永栋介绍,公司为一根外表并不起眼的用于大数据传输的电线提高比同类产品快几秒钟的速度,花了5年时间研发,用了4代设备,总共投入了3亿多元人民币。这就是萧山版的工匠精神。再深想一层,其实“工匠精神”的核心还是人。而高级技工则是工匠精神的“”。然而,遗憾的是,时下制造业的状况是高级技工短缺,这对一个“制造业王国”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同时,这也是一个全社会务必引起高度重视的紧迫问题。

     要让高级技工“热起来

    要解决当前高级技工,特别是高技能技工紧缺的问题,首先要提高高级技工的社会地位,以体现社会价值的指向。要提高高级技工的社会地位,一是要让高级技工“热起来”。我们在宣传“中国高铁”、“中国核电”的同时,还要加大对高级技工在高新技术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的宣传,让社会充分意识到高级技工是实现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创造力”、“制造力”,是发展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二是要凸显“首席技师”、“职业技能带头人”、“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军作用。通过“首席技师”、“职业技能带头人”、“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评选和命名活动,展示他们的职业风采、职业作为,让社会充分认识“首席技师”、“职业技能带头人”、“技能大师工作室”等高技能技工人才在各行各业的“排头兵”作用,并以此来激发一线职工学技术、钻研技术的工作热情。三是以制度保障来推进高级技工团队的建设。在政府对企业的各类评审活动中要有对高级技工培养的量化要求,以“制度保障”来推动企业自主培养高级技工的自觉性。比如在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时,对一些制造业企业除了对专业技术人员要有数量要求外,对中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也要有量化指标,因为这两类人才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保证”。同时,这一量化要求的提出对夯实高级技工队伍的基础起到了“制度保障”的作用,有一定的约束力。其次,要提高高级技工的经济待遇,以增强高级技工的职业诱惑力。当前在企业属性多元化的背景下,要提高高级技工的经济待遇并非像原先这般简单,靠一纸文件就能解决问题。但管理部门可以对企业作为一项要求提出。在具体实施时,一是可区别对待。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所需费用自行解决,非公企业的所需费用可由地方财政适当资助。二是考虑到各方的经济承受能力,可享受待遇的范围先以高级技师或技师为主,然后逐步扩大至高级技工、中级技工。同时,要有相应的考核机制跟进,以保证高技能技工的名副其实。而高级技工特别是高技能技工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的提高,从客观上讲,无疑起到了增强职业诱惑力的作用,有助于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技工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紧缺的问题。

    由此可见,呼唤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是实现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国家战略,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重要之举,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落地”的关键之举。全社会必须意识到抓紧抓实技工人才团队的建设迫在眉睫。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顾俊民        编辑:见习编辑 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