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层面上的援疆工作同样亮点多多 文化礼堂,在沙雅

07.07.2016  14:43

  

王卫国 摄

  嘉兴“情牵”沙雅

  对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人们来说,农村文化礼堂,曾经是一个承载着无数人成长记忆的地方,但随着社会重心向经济发展的转型,文化礼堂渐渐从我们的视野中淡出。

  而在新疆沙雅,近两年多来,农村文化礼堂因为对口援疆,又重新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不断触动人们心底那些熟悉的音符和旋律。

  文化礼堂活动丰富多彩

  6月底的一个星期天,记者来到沙雅县海楼乡乔格铁热克村文化礼堂。

  还没走进文化礼堂的大门,阵阵嘹亮又充满激情的歌声,伴着悦耳动听的琴声,就像长了翅膀,传进我们这些远方客人的耳朵里。

  会讲普通话的村干部热情介绍,伴奏的这种乐器叫热瓦普,是维吾尔族的传统弹拨乐器,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喀什,音色明亮,音响独特,节奏鲜明,自从村里建起了文化礼堂,热瓦普的琴声几乎天天会响起。

  “这里的文化礼堂,与嘉兴相比,活动内容和设施要丰富得多呢!”援疆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记者看到,乔格铁热克村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不是简单地划地块、盖房子、搭戏台,而是包含了绿色网吧、文化科技长廊、农家书屋、村民大厨房等10多项附属设施,这些设施几乎涵盖了村民日常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了集思想教育、文化娱乐、道德教化、政策宣传、农技普及等为一体的文化综合体,旨在满足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最大限度发挥基层文化宣传阵地的作用。

  沙雅县沙雅镇党委委员古力加马力是一位性格活泼开朗的姑娘,普通话说得非常好,“舞台上刚才唱的歌叫《见面就好》,唱的是倡导邻里团结和睦的内容;现在表演的节目叫《有这么一个地方》,是赞美家乡并且邀请朋友光临做客的内容。”记者看到,宽敞的礼堂里足足有300人在观看节目,台上载歌载舞好不热闹。

  阿不多爱尼是一名漂亮的维族少年,在附近的学校上五年级,他在文化礼堂里和小伙伴一起打乒乓球,学校和礼堂比邻而居,有些设施在双休日是共享的。不远处的操场上正在举行摔跤比赛,参加友谊赛的都是村里的青壮年,场面热烈火爆。

  文化援疆着眼长治久安

  “对口援疆如何促进新疆长治久安?除了经济方面的支援,精神文化层面的援疆也应该体现一些亮色,这个问题大家都在思考。近年来,嘉兴在重构农民精神家园与乡村和谐一家亲方面,以文化礼堂建设为抓手初显成效,在沙雅也可以进行尝试,让当地群众空闲时间有地方去、有事情做、有爱好、有追求。”说起当年的动议,援疆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这样阐述。

  据了解,可喜的是,沙雅县的文化礼堂已成为嘉兴援疆的一个高含金量品牌。为配合自治区“去极端化”教育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针对当地群众能歌善舞但缺乏文体设施及场所的实际,第八批援疆工作探索引入嘉兴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理念和思路,于2014年争取到9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建设海楼乡乔格铁热克村文化礼堂这个试点,当年12月建成使用。“村民们都踊跃参加文化礼堂的活动,目前每个月到文化礼堂来活动的有2000多人次呢!”古力加马力欣慰地说。

  乔格铁热克村文化礼堂受欢迎的程度,大大出乎嘉兴援疆干部的意料。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15年,援疆指挥部安排410万元在全县所有乡镇各选择1个村建设文化礼堂示范点,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11个示范点于去年5月中旬开工、10月底竣工,实现了乡镇文化礼堂示范点全覆盖。

  古力加马力告诉记者,文化礼堂投入使用后,县文广部门每周安排放映免费电影,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这些举措深受当地百姓欢迎。“我们维吾尔族人有句谚语,‘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能歌善舞是我们的天性,大家在参与活动之余,还热衷自娱自乐,许多村民把传统民俗婚礼也选在文化礼堂举行,可热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