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和高新技术驱动工业稳步前行 我市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

23.01.2015  07:10

海康威视从一个做摄像头的作坊,成长为“中国软件收入前百家企业”;长安福特杭州汽车生产基地乘用车项目,一期即将在大江东集聚区投产;西子联合花30年时间培育航空产业,上天入地构建其重工体系……

从筚路蓝缕创业,到如今智慧前行,杭州工业有了长足发展。去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2945.28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加3525.57亿元,增长6.2%。其中,有哪些亮点可圈可点?

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眼下,工业经济依然是杭州的经济支柱。来自市统计局的一组数据显示,去年杭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805.25亿元,同比增长8.9%,高出全省2.0个百分点。

其中,滨江、建德、西湖、桐庐等地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为24.9%、7.5%、7.4%、7.3%,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保持平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从行业来看,全市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6个行业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占70.3%,其中12个行业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汽车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分别比上半年提高9.4、5.7和4.6个百分点,回升明显。

创新驱动工业稳步“前行

在杭州谈工业,就绕不开诸如万向、娃哈哈、杭汽轮、西子联合等企业。我市工业总产值能突破万亿元大关,也离不开这些企业的创新发展。

在这一点上,杭汽轮“当家人”聂忠海深有感触,他对创新的理解也比别人更深刻。他说:“对装备制造业来说,核心创新就是技术创新,人家没有我有,人家有了我要更好,人家也优了,我就把成本做低。如果人家成本也下来了,那我的产品品牌一定要更响。

工业汽轮机的零部件多达1.4万个,企业技术团队突破了一个个技术“迷阵”,推出了很多新产品:国产第一套500万吨/年炼油装置驱动用汽轮机、第一台2500立方米大型钢厂高炉风机驱动用汽轮机、第一座垃圾电站发电用汽轮机……更难能可贵的是,企业还能根据客户需求“量体裁衣”。去年,企业产值近500亿元。

据统计,去年杭州实现新产品产值4038亿元,增长18.6%,增幅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12.4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31.2%,高于三季度1.3个百分点,高于上年3.0个百分点。有11个区、县(市)的新产品产值率高于30%,对规模以上工业驱动明显。

高新技术产业依然是“生力军

核心技术在海康威视的团队里,却演绎成了另一种风景:在家里放一个摄像头,与手机终端联网,即可实现对家里情况的动态实时监控。这是安防龙头企业海康威视即将面世的一款民用视频监控产品。“视频监控在民用领域尚未有成熟的商业模式,但未来的市场空间值得期待,我们正在加大研发投入。”海康威视相关负责人介绍。

杭州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聚在高新区(滨江),海康威视仅仅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滨江已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GDP增速为11%,全区工业销售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增长21.7%。数字的背后,是网络通信、物联网、信息软件、数字安防等产业的发展。

据统计,去年杭州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销售产值4639.24亿元,增长5.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6.2%,同比提高7.1个百分点。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吴静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