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改革提升民生福祉

06.02.2018  18:01

  2017年,对于嵊州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

  嵊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力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的嵊州实践;大力推动服装领带、厨具电器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产值大幅度增加;大交通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快速推进,嵊州全市大花园初具形态;以“兜底窗口”为代表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优异成绩,人民满意感不断提升;越剧文化不断做大做强,人才工作成绩斐然,高端人才不断入驻嵊州。

  新的一年来,嵊州按照省、市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践行“八八战略”,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突出“四个强省”工作导向,坚持工业强市、实干兴市,全力实施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动能焕新、城市品质跃升、越乡文化弘扬、民生福祉保障、执政能力提升等六大工程,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开启高水平“三个嵊州”建设新征程。

   三大产业华丽转身

  传统产业积极升级

  在巴贝集团工厂化养蚕项目的现场,让人惊奇的是,这里的蚕不是桑叶喂养的,而是人工饲料喂养的,完全颠覆了5000多年的传统养蚕方式。为了掌握行业主导权,巴贝公司花费整整6年时间,投入研发经费6000多万元,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来实现蚕丝质量的提升,实现工业化养蚕,突破产业瓶颈。

  嵊州另外一个传统产业厨具制造业,也在发生着喜人变化。作为嵊州厨具龙头企业之一的浙江亿田电器有限公司,通过打造智慧工厂,解决了厨具行业中人工成本大幅增长、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一难题,并荣获了2017年省政府质量奖。

  这是嵊州传统产业提升的一个缩影。服装领带、厨具电器、机械电机是嵊州市的“三板斧”,三大产业占当地规上企业产值七成以上。如何让这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关系嵊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

  嵊州紧紧抓住绍兴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全省试点的契机,联动推进“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全面开展“12+1”行业整治,淘汰印染、化工等“低小散”企业247家、落后产能4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产值预计分别增长14.3%、18%、14%。引进市外境内资金54.5亿元,新开工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94个。对三大传统产业,则分类制定优秀方案。领带服饰继续推进品牌化、定制化发展战略,目前已有约20家意向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业务。厨具电器走集成化、品牌化道路,嵊州多家厨具企业还在上海、南京、杭州高铁车站设立广告牌,进一步打响“集成灶·嵊州造”区域品牌。机械电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虞嵊电机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有序推进。

  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嵊州产业升级获得了可喜的成绩。领带、电机、厨具三大传统产业焕发蓬勃生机,规上产值分别同比增长7.5%、16.3%和23.9%。规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同比增长30.2%。战略性新兴产业实力不断增强,万丰锦源项目建成投产,定阳新材料等一批项目快速推进。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成倍增加。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嵊州)电机厨具展暨高新技术交易会,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省科技型企业127家。

  农业和服务业发展,嵊州成绩同样斐然。嵊州通过产业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有效推进。嵊州香榧种植区成为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示范县。嵊州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8%。嵊州加大对特色富民产业支持力度,成功发行全国首张“小笼”银行卡,“嵊州小吃”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破旧立新 打造嵊州全市大花园

  雨污分流、杆线入地、交通设施优化完善、沿街两侧建筑立面改造以及街面景观提升。看着眼前的官河路,或许人们很难想象,大半年前这还是一条拥挤不堪、广告牌林立的道路。

  2017年,嵊州全力建设全市域大花园,先后完成了官河路、城北入城口、嵊义线和绍甘线改造提升工程完成,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市,被省文明委推荐为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名城市。

  城市这边风景好,乡村也不落后。家门前花红草绿一片繁茂,庭院内盆景造型各显身姿,仙岩镇王树村的美丽庭院示范路风景怡人,很是吸引人们的眼球。以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嵊州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嵊州坚持从严处要求,向实处着力,踏出一条契合基层实际、富有嵊州特色的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通过统筹推进“美丽村部+精致党建”和环境整治示范村一体化创建,着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截止到目前,22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快速推进,美丽城镇形象初显,东王等7个村成功创建成为3A级景区标准村,绍兴市农村“五星达标、3A争创”现场推进会在嵊州举行。

  厕所革命,也在嵊州轰轰烈烈展开,2017年3月起,嵊州全面推进旱厕专项整治,共拆除旱厕72088个,新建公共厕所1100个,并实现“3个100%”,嵊州“厕所革命”成效被《浙江日报》头版报道。

  交通建设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杭绍台高铁、金甬铁路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高铁时代距离嵊州越来越近。普田大道延伸段至浙锻路连接线等先后建成通车,城市中环基本形成。238个行政村开通城乡公交。生态治理成效同样显著,嵊州完成了481个小微水体治理,15个绍兴市级以上考核断面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嵊新污水处理厂完成准Ⅳ类提标改造。“河长制”“湖长制”管理扩面升级,APP电子化巡河有效推行。

  嵊州2017年全年保持控违拆违高压态势,拆除各类违建698.48万平方米,完成绍兴下达任务的415.76%,拆后利用率达到79.8%,综合排名全省前列,为城市空间拓展腾出了空间。

   “兜底窗口”引领改革 百姓获得感不断提升

  “如跑一次还没办好,请到‘兜底窗口’来!”

  2017年,许多前往嵊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事的市民,在离开之前,总能听到两位肩披“企业、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服务”红佩带的工作人员这样的问候与关照。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不断推进,嵊州市民每一天都能感受到行政服务中心的变化。

  在嵊州“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兜底窗口”的设置可谓是一个亮点。“兜底窗口”,是以最大的诚意,让群众享受“最多跑一次”的红利,收获政务改革带来的获得感。

  嵊州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解释道:现实中,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一次性解决。群众、企业碰到急事难事时,一次办不了的事,由一个窗口“兜底包干”“刨箩底”;办理复杂事项时,由原先“跑多个部门”变为“只跑一个牵头部门”,能办的全程代办,不能办的不但要详细解释,还要挂号跟踪。

  通过“兜底窗口”,一些大学生户籍转移、老年人养老金等琐碎但迫切的民生问题,很快有了解决办法。

  作为配套措施,嵊州还专门明确了“引办、协办、代办、帮办”四种“店小二式”做法与流程,确保“兜底包干”模式真正发挥作用,确保“最多跑一次”改革真正落地。

  通过“兜底窗口”等一系列改革,嵊州群众对“最多跑一次”改革满意度达到99.5%,位居全省前列。

  嵊州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上的努力,折射出嵊州优化民生、改善社会治理、服务企业等方面的努力。

  2017年,嵊州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84.1%和98.5%,实现全国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出台实施创业就业三项新政,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26%的较低水平。教育水平不断提升,高级中学、实验小学、中心幼儿园建成并投入运行,获评全国第二批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成功举办国际越野挑战赛、市民运动会等体育赛事。“双下沉、两提升”增加医疗资源有效供给,市级医院医疗资源下沉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

   软硬件齐抓

  越剧文化走向全世界

  2017年8月,对于嵊州文艺界来说是一个喜庆的月份。该月,嵊州“越乡越韵·越剧万里行”获批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列入项目的是《蔡文姬》《袁雪芬》两台越剧大戏,这两台大戏在2017、2018两年内赴全国16个省会城市进行巡回演出。伴随着全国巡演的开始,各地好评如潮。嵊州市文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对于越剧提升在全国的影响力是一个好机遇。据了解,国家艺术基金主要以中央财政拨款支持,重点围绕创作生产、人才培养和传播交流推广等进行资助。2017年,嵊州从1226家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61家入选的项目之一。

  在获得国家级荣誉的同时,嵊州在省级层面也有诸多斩获。越剧《袁雪芬》、歌曲《我们的村嫂》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

  作为越剧之乡,除了传承传统越剧文化外,嵊州文化部门在越剧创新和推广方面也不遗余力。在新时代,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上越剧,嵊州做了许多尝试。2017年,嵊州举行第二届全国越剧戏迷大会暨中国越剧戏迷网上线活动。大会先后推出越剧达人网络大赛、越迷·彩妆嘉年华活动、“越剧+互联网”研讨会、中国越剧戏迷网“流派坐镇”袁派专场等一系列活动,吸引了15个省市的千余名戏迷参加现场活动,上百万戏迷参加线上活动,其中越剧达人网络大赛短短20天里点击关注人数有30多万。中国越剧戏迷网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受到了省相关部门的肯定。

  另一方面,以“越剧为魂、农业为根、旅游为基”的越剧小镇,计划通过三到五年的建设运营,把越剧小镇打造成戏迷朝圣、名家寻根、文艺创作、创客追梦、尊客向往的“中国越剧旅游目的地”。2017年,越剧小镇取得阶段性成果,已成功入选省第三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在基层,以“三走进”为代表的文化惠民活动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公共文化影响力和获得感明显增强。嵊州全市已有18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验收,5个示范点初出形象。扎实推进文化分馆、图书分馆建设,建成文化分馆9个,图书分馆3个,全面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嵊州文化部门还积极开展“周末剧场”、送文化下乡、文化走亲、越剧惠民工程等活动,已送书2.1万余册,送电影5035场,送戏150场,完成跨县(市)文化走亲6场次。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贯穿全年的“礼堂大舞台,百姓秀才艺”系列活动获得基层群众好评。20多件群众文化作品获得绍兴市级以上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