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露:新疆民族舞让我如此美丽

14.06.2016  20:40

  

岳露排练《顶碗舞》 董毅泓 摄

  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排练大厅里,悠扬的乐曲声响起,七八个红衣黑裙的女子正在排练舞蹈《楼兰》。岳露就在其中。一曲终了,这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将一头长发利落地挽在脑后,甜甜地笑着,向身边的演员示范舞蹈动作。

  岳露学习舞蹈已经有20余年。她说,走上舞蹈这条路完全是兴趣使然。15岁,岳露考入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从此,她在艺术道路上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2009年,她以作品《在梦里我看见》获得新疆舞蹈大赛独舞特等奖;2012年,她表演哈萨克族舞蹈《黑走马》,荣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最佳演员奖;2015年,她成为新疆“万个故事献祖国”活动的第一批代表,到北京大学演讲并现场表演,引起轰动。

  2005年,岳露参加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面试时,60多人中仅录取了9人,她就是其中之一。考即兴表演时,岳露站在所有考生的最前列。这,引起了著名舞蹈艺术家海力且木·斯迪克的注意。她认为,这个小姑娘胆子大,有表现力,于是选中了岳露。

  “海力且木老师是真正把我带上艺术道路的导师,对我的帮助特别大。”对于这位新疆舞蹈界的前辈,岳露一直心存感激。刚进团的第一年,由海力且木带领新进团的小演员们开始高强度的基本功训练。为了能让汉族姑娘岳露听懂,海力且木上课常常用双语进行教学。为克服语言、表演等方面的诸多障碍,岳露拿出拼命三郎精神,勤学苦练。现在,她早已过了语言关,平时排练、正式演出中用维吾尔语与同事交流完全没有问题。

  这些年,海力且木·斯迪克见证了岳露从青涩的小字辈磨炼到现在聚光灯下的小明星。在舞蹈艺术上,海力且木始终坚持“谁行谁就上”的原则,现在有难度的动作首先想到让岳露跳。

  看似柔弱的岳露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岳露决定练习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的经典舞蹈——《顶碗舞》。表演时,演员头顶3个普通瓷碗,最上面的碗里盛满清水,身体做平转、吸腿转、圆圈转等各种高难度组合,水不能有一点倾洒。岳露说,自己开始根本站不住,练习中打碎了十几组、近百个碗。有一次,碗从头顶上滑落,她下意识地用手去接,一下子把手腕划出一道血口,当时鲜血喷出,她简单包扎了一下接着练,从此留下一道伤疤,将伴随她的一生。

  岳露认为,维吾尔族舞蹈最难学的是表情和眼神。“维吾尔族舞蹈中的一些动作来源于宗教仪式、生活习惯,如果说肢体动作、举手投足还可以学习模仿,那么维吾尔族舞蹈的表情、眼神是与生俱来的,很难掌握。”为了在舞蹈中做到形神兼备,岳露开始阅读介绍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书。此外,她还每天晚饭后抽时间站在镜子前练习各种表情、眼神、手势,由外而内体会民族舞蹈的精髓。

  在2015年举行“万个故事献祖国”活动启动仪式上,身穿维吾尔族长裙的岳露在欢快、热烈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展示了《顶碗舞》中的高难动作,全场掌声四起。听着台下观众“这个维吾尔族姑娘的舞蹈跳得真好”的赞语,岳露特别欣慰。近期,除了参加单位排练和演出外,岳露还在为“新疆好舞蹈”的比赛做准备,她已停不下飞转的舞步。

  “新疆民族舞让我如此美丽。”谈到新疆,岳露充满激情与自信,“无论走到哪里,国内还是国外,我都会说我是新疆人。”岳露说,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就是她人生和艺术的平台,她想为新疆的文化艺术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