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70岁“红帮裁缝”隔代传人 收下了这辈子唯一的男弟子

19.04.2016  12:03

  《节俭孝顺独立的19岁江西小伙有个认真的梦想来杭州学做手工旗袍》后续报道

   小张的旗袍梦已经上路

  阳台上,师父在教小张做扣子。

  19岁的江西小伙小张节俭、孝顺、独立,最大梦想是来杭州学做旗袍。之前,他爸爸这样告诉快报——

  我们江西没好的旗袍师傅。儿子说,杭州人杰地灵,文化底蕴好,又是丝绸之都,肯定有好师傅。虽然朋友都不赞成一个男孩子学裁缝,但我想,既然孩子有兴趣,做大人的肯定要全力支持。我想请快报帮他找一位旗袍师傅。

  快报今年2月25日报道了小张的梦想之后,多位做旗袍的师傅打进85100000热线,表示愿意收他为徒。

  我们把这些信息转达给小张,他也一一联系了,最终自己做主,选了其中一位女师傅。

  这位女师傅70岁,杭州人,现住城北。

  3月底,小张在江西老家考出驾照,独自来到杭州拜师。女师傅见他一个人来,为慎重起见,让他再回去和家长商量,是否真的打定主意要学。

  4月6日,小张又来了,这次和父亲老张一起来的。老张和师傅聊了蛮久,临走时老张说,“我把他托付给你了。”

  这一托,将是两年。师傅终于成了“师父”。

  前几天下午,我在女师父家里见到了这对师徒。

  小张剪了个蘑菇头,皮肤黝黑,话不多但很乖巧。师父个头不高,人蛮精神,头发烫卷,说话做事都透着洒脱。

  师父说,家里人原本反对她收这个徒弟的,但是她细细读了报纸,觉得很感动,想试试。“我退休在家,本来是服装厂的,爸爸也是做旗袍的。不过我家儿女都不愿意再做,觉得太累。”

  一见一聊,师父喜欢得不得了,爽快收下了小张。约定课时两年,学费呢,象征性收一点。

  “我爸是裁缝,12岁就在上海‘红帮裁缝’当过三年学徒,那是旧社会顶级的裁缝店。他的师父厉害,我爸爸也很厉害。我家五姐妹,只有我学了裁缝。我爸说这个行当不好学。”

  查资料可知,“红帮裁缝”的叫法源于清末民初,宁波作为当时最早与国外通商的口岸城市之一,不少裁缝曾为外国人(又称“红毛”)裁制过服装,在上海滩扬名立万,在中国服装史上享有盛誉。

  “我自己当时是在杭州时装厂做旗袍,当年初中毕业后,去农村上山下乡,那时候我们穿衣服只有四种颜色:军绿、黑的、蓝的、白的,那时旗袍属于‘封资修’,没人敢穿。”师父说,当时厂里接过的最重要订单,是给当时一位中央首长夫人做旗袍。“我们厂里去北京参加博览会,夫人走到我们展馆,看到我们的旗袍很喜欢,她秘书跟厂领导说,夫人希望能够做这件衣服,你觉得怎样?厂领导马上发电报到杭州厂里,厂里连夜做,当时有4个人做,我是一个,做好后直接飞机运到北京。”

  师父还说,她还为当时杭州大学里4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做过旗袍,不过,自己这辈子倒从没穿过旗袍。

  师父也从没收过男弟子,小张是第一个。

  “我收过10多个徒弟,都是女的,全都没继承下去。为什么?结婚生小孩,然后就改行。有一个已经在网上开了店了,然后生病,两年,生好病,病养好,结婚生子,七年,然后转行。”

  “小张有这个志向,我很喜欢。那天我在烧菜,他打电话给我,说‘师父,我明天过来’,我想你这么猴急啊?你早点给我打,我可以先给你搞好房子啊。”

  小张现在暂住在自己网上找的余杭一间廉价出租房内,来师父家上课,坐公交车要坐32站。

  师父这套55平方米的住房,平时不太住人(她和老伴在女儿家带外孙),小张来了后,重新启用。

  家里有个十来平方米的阳台,她就在那里手把手教小张。阳台上放着一张桌子、一台缝纫机、两把尺子、两把剪刀和一叠报纸。

  课程开始前,她向我展示了红绿两件旗袍裙,蛮漂亮。“这叫旗袍裙,穿这个衣服的人,腰一般比较粗的。”师父笑道,自己虽然退休了,但还经常给人做旗袍,不过通常都是做好就拿走,所以家里只挂了两件旗袍裙。

  下午3点,课程开始。

  师父先教最难的:做扣子。“很多人前面学得很顺,学了蛮久,到学做扣子这一关,过不去,就不学了。这怎么行?你穿一件衣服,没有扣子扣眼,怎么穿?”师父说,这个过程很细的。

  为省布料,师父拿了几张《都市快报》做剪样。“怎么这么斜?这个要直,这样子放,就直了……”师父一边示范,一边柔声训示。

  师父的计划是,小张学会做扣子后,再教他裁剪和缝纫,以及镶边、钉扣等手工活,最后介绍他到厂里实践。“这个东西靠积累,做得越多,经验越足。”

  “我给他布置了作业,叫他回家再练习。”师父说,徒弟一周可来个三四天,来了,中午就一起吃饭。

  我们也衷心祝愿小张学艺成功,早日亲手做出第一件旗袍。

(本文来源:杭州网     责任编辑:吴红梅)

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