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潮大妈办聊天室十年服务3万人

24.12.2015  16:34

铁红色毛线帽,新潮的古铜色头发,依然那么潮那么年轻那么酷。

一不留神,她轻松地在地上劈了个叉,摆出剪刀手,露出灿烂的笑容。

绝对想不到,这是一名83岁的老人,她叫鲍倩,是天水街道灯芯巷社区的居民,更是闻名遐迩鲍大妈聊天室的创办人。

鲍大妈聊天室已经走过10个年头,鲍大妈说,“我想找个接班人。

学电脑学英语考驾照

上QQ玩微信潮得不要不要的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这句话在鲍大妈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虽然上了年纪,但她学逻辑学文学学五笔输入法学编程;因为一趟出国旅行,她又开始学外语;临近70岁,她还考出了驾照……

时常蹦出英文单词,在QQ、微信上如鱼得水,鲍大妈充满了活力。

2005年,社区让她开个聊天室,丰富老人的晚年生活。

一开始我是不愿意的。”鲍大妈推推眼镜,参军十年,她学的是舞蹈“甩甩水袖子”。退伍后,她从事的是“文艺宣传工作和调查工作”,那个是“动动笔杆子”。聊天室则是“耍耍嘴皮子”的事,完全风马牛不相及。

然而,鲍大妈接下了这活,“在部队里学的,就是一种不服输的精神。

从在门口“拉客”开始

聊天室十年服务28344人次

2005年初夏,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办公房里,一张桌子、两三条椅子、一个人,鲍大妈聊天室就这样开张了。谁也没有想到,一路走来已经10年。

刚开始,大家都不认识,怎么可能跟我聊天,根本没人,怎么办呢?我就上街‘拉客’。”鲍大妈豁出去了。当然,这是需要智慧的。她就站在门口,笑嘻嘻地,“哎呀,买菜刚回来呀?今天什么菜比较好呀?”“要去接伢儿啦?”“伢儿都这么高了,很可爱的呀!”……都是平常的寒暄话,一来二去,渐渐熟悉了,也就有人愿意走进聊天室了。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居民找她聊天、说心事、解决问题。每周二上午8:00-10:10,从鲍大妈聊天室里总能传出笑声。

2007年,鲍大妈又干了一桩了不起的事:她开始每天走访一户居民,然后写随笔。最让她有成就感的一次,一名刚退休的独居大伯,性格孤僻,从不认识鲍大妈,结果聊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大伯就拿出银行卡给鲍大妈——这是为啥?“他是企业退休职工,那一年开始发工资都打进银行卡了,但他不会用,让我教他。”后来,鲍大妈写了《触摸近邻365》。

十年时间,聊天室有记录的总服务人数就达到了28344人次。

鲍大妈要找接班人

最看重热心和能力

名气越来越大,“生意”越来越红火,业务也在渐渐扩展,除了聊天,还有专项咨询服务、特色服务、和谐幸福大讲堂、聊天小分队、入楼道主题座谈会、社区文化屋、美化社区小卫士等。

鲍大妈一个人可忙活不过来。随着热心人的加入,已经成为了一支19人的大团队。这当中,既有儿童文学作家这样的名人,也有老法官、老校长、主任医师、高级心理保健师、注册心理咨询师这样的专家,更有心怀热忱、乐善好施的普通在职和退休职工,平均年龄69岁。

其实,我一直在找接班人。”鲍大妈非常开明,“我已经到这个年纪了,虽然身体还好,但仍然逃不过自然规律,想找个同样热心的人,先跟着我熟悉工作流程,要带一段时间,我才放心。

收徒弟,鲍大妈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首先要热心公益事业,有一颗奉献的心。其次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还要放低身段,不能清高。最后一个也很重要,在帮助他人的时候,难免会碰到被误解的时候,甚至会得不到理解,一定要有包容力。“年纪也不能太大,50-65岁之间,身体好的,全身心服务群众的。”鲍大妈强调。

如果你认为你就是英雄帖上找的那个人,请拨打85170160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