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小学:静待花蕾绽放

25.03.2016  19:59

辗转来到供村小学,眼前的场景颠覆之前的想象,城乡教育软硬件上的差距在供村小学并不明显。58个农村娃,14个教师,平均4个老师带一个孩子,且与集团化中心小学进行资源共享,有条件的学生还能转到总部进行学习。城乡教育已然成为一个综合体。

  然而,在与供村小学孩子们接触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一些家长将孩子放在学校后,就撒手不管,父爱母爱的缺席成了孩子成长关键期内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儿。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这些花蕾究竟该怎样绽放,不仅仅考验着教育的良知,更考验着社会、家庭的责任。

  在很大程度上,寄宿制小学成了这群孩子们唯一的欢乐港湾。也许,在与小伙伴们朝夕相处中,这种缺失显得不再那么沉重,也许是因为在学校内,老师们承担了除教书之外更多看护陪伴的责任。在供村小学,学校配备有专门的生活教师,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建立定期家访联系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来呵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寄宿制农村学校的教育功能已然超过教育本身的责任。

  一个多月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为留守儿童问题破题给出了答案。

  《意见》中指出,落实家庭监护主体责任,监护人要依法尽责,在家庭发展中首先考虑儿童利益,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亲情关爱和家庭温暖。也就明确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需要家庭、社会、政府三位一体,其中家长的作用无可替代,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责任监护人,在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

  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要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知。父母应该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多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与发展。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来说,希望至少应由一位家长留守,这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这些花蕾究竟该怎样绽放,不仅仅考验着教育的良知,更考验着社会、家庭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