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科技厅积极落实《〈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推进制造业强省建设工作

03.02.2017  18:35

一是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强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发挥专家智库作用,对全省科技创新发展重点领域进行系统梳理,形成了科技攻关和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技术需求指南,理清产业和技术发展现状、面临的瓶颈问题和下步发展重大技术需求,以此为基础,不断提高科技资源配置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实现精准发力。共安排实施科技攻关项目800多项,启动实施了机器人、碳纤维、晶体材料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加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布局。强化项目、平台、人才一体化部署,围绕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实施,启动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布局建设工作,着力打造组织运行开放、创新资源集聚、治理结构多元的综合性技术创新平台,引领产业创新发展,为培育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打好基础。首批布局建设了碳纤维、智能农机、生态纺织、盐碱地综合治理等4个技术创新中心,将在中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等方面探索和积累经验。
      二是强化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提质升级,出台《山东省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备案服务暂行办法》等文件,对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专业化发展进行了统筹布局,强化对高水平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提高了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设计、信息、研发、试验、检测等服务的能力。推动孵化器创新发展模式,完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孵化链条,将服务不断向前端和后端扩展,对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全链条、个性化的孵化服务。目前全省已有145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国家级66家,为12000余家创业企业和团队提供办公场地、创业辅导、研发平台在内的全方面服务,已培育毕业企业5300多家。发展众创空间,促进新型孵化机构建设。以省级以上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和企业、高校、院所为依托,积极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开展创新创业服务和示范。目前省级以上备案众创空间达到247家,其中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3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62家,均居全国前列。
      三是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加快推进境外科研机构与山东省共建研发中心。与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共建的“中集巴顿焊接技术研究中心”落户烟台,为在激光复合焊接、脉冲焊接、自动焊接机器人等领域集成引进乌方先进技术,建设国家级焊接应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公共服务平台创造了条件。山东大学、济南中乌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乌克兰超硬材料研究所共建山东中乌超宽禁带半导体联合研发中心,共同开发以大颗粒金刚石为基础的超宽禁带半导体,在山东打造超宽禁带半导体产业链。山东省科学院与英国城市大学合作共建的中英光纤传感器及安全物联网联合研究中心正式启动运行,被科技部批准为国际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鼓励科技型企业走出去开展科技创新,以技术合作带动国际产能合作取得新进展。愉悦家纺集团在乌克兰创建科技产业园,实现现代农业、生态纺织、智能农机等产业以产业链的方式“走出去”。希森马铃薯集团依托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面向哈萨克斯坦,实现了我国马铃薯品种、技术、专用机械的系列化输出。以高新区、科技园区为主体,积极推动在欧美等科技创新资源密集的发达国家建设海外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广泛寻求优势创新资源,开展合作研究、联合开发与消化吸收、孵化先进技术等方面的合作,提升制造业科技创新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打造与“一带一路”国家新型多边合作平台。联合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家的高科技园区,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丝绸之路”高科技园区联盟,为与“一带一路”沿线独联体、中西亚、中东欧国家开展技术双向转移、科技项目及人才培养提供了合作机制与平台保障。

(来源:科技部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