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属高校将“非遗”纳入课程,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12.01.2017  20:32

  12月23日,由杭州市教育局主办、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杭州市属高校2016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成果展暨教学研讨会在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隆重举行。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毛伟民出席并讲话,万向学院党委书记莫晓平代表学院致辞,万向学院副院长朱仁学全程主持教学成果展及研讨会。
  毛伟民副局长指出,杭州市属高校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传承工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传承与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立足西溪当地特色,较早地将“西溪小花篮”、“五常十八般武艺”和“杭州雕版印刷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引进学校,建立专门工作室,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课堂,非遗进课程”活动,培养了400多名相关的人才,成为省级非遗教学传承基地。毛伟民副局长还提出,应该有更多的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面向广大学生,将非遗传承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让更多学生学习非遗大师精湛的技艺,树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杭州万向职业学院五所高校也纷纷带来了各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成果。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一河串百艺”项目团队研发 的“竹语伞”,获得“IF”“红点”大奖,被中国伞博物馆收藏。研发的龙泉青瓷“吉祥如意尊”备选定为G20杭州峰会国礼;杭师大钱江学院陈设工艺设计专业着力于传统工艺的传承,对杭州刺绣进行保护和传承;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西泠印社进行战略合作,以“”、“”、“”三位一体为重点,集聚高等院校、企业机构、非遗传承人等多方力量,建立了金石篆刻等五个非遗项目,这些项目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不少师生被吸引,展览现场非常热闹。
  当天还在万向学院举行了杭州市属高校2016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成果展暨教学研讨会,杭州市属高校的代表共聚一堂,开展了非遗教学研讨,交流了各自在非遗教学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原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副会长连晓鸣作关于非遗传承的精彩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