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司法局法律服务“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工作成效明显

25.01.2016  19:02

  2015年以来,桐乡市司法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效整合司法行政资源,充分发挥法律服务保障“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的职能作用。
   一、构筑三个阵地,法治宣传全方位。 一是法治文化阵地。依托“桐乡市法治文化广场”“莲花法治园”“汇丰农民法治公园”等法治文化广场(公园)、长廊等“一地一品”法治文化示范点,大力宣传《水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广大群众拥护和支持“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工作。二是媒体宣传阵地。运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开设“法在身边”电视专栏和“法制周刊”“法治时空”报纸专刊,每月一专栏,每周一专刊,对“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各类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密集式宣传。运用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依托桐乡司法行政和公共法律服务网站、“桐乡普法”微博、“桐乡法治”“法耀龙翔”“湘溪普法”微信、法治微电影等载体,通过“以案释法”“漫画说法”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三是流动宣讲阵地。利用“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水法宣传月等节点,依托“文艺下乡”“进村、入户、访企”“法治书画摄影大赛”等活动,开展区域性“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法治宣传主题活动,发放“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读本,增强法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2015年,共分发宣传资料3.48万余份,举办专题法律讲座33场次,联合各村社区开展“治水、护水”巡查741次,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排查307次。
   二、健全三项机制,矛盾纠纷全化解。 一是健全分析研判机制。依托市、镇、村三级人民调解组织,健全矛盾纠纷信息收集研判网络,建立信息收集和上报制度,及时上报涉及“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矛盾纠纷和隐患,定期对矛盾纠纷开展分析研判,时时掌握矛盾纠纷动态,防止矛盾纠纷激化。二是健全部门衔接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深化诉调、检调、警调、访调等衔接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衔接配合,强化矛盾纠纷化解实效。三是健全排查调处机制。在全市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百日攻坚战等专项行动,对“五水共治”“三改一拆” “世界互联网大会安保”等中心工作的矛盾纠纷以及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问题进行重点排查,对排查出来的纠纷和隐患,分类制定调处方案,集中力量调处解决。行动期间,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 2495起,调解成功2450起,调处成功率达到98.1%。
   三、开展三类服务,法律服务全天候。 一是公证前置服务。引导公证行业发挥职能作用,围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中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出击,对可能出现纠纷的事项进行提前公证,有效保障重点工作顺利开展。2015年,共办理涉及“五水共治”相关工程的招投标公证案件32件,办理涉及“三改一拆”保全证据公证案件21件。二是法律服务团全程服务。建立市、镇、村三级法律服务团100个,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组团服务,为党委、政府研究制定涉及“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提供法律论证、法律意见和建议。组织法律服务团深入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参与河道治理、企业治污等工作,办理涉及“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的法律事务,开展风险评估、提供法律建议、减少法律风险。2015年,开展法治宣传46次,提供法律咨询383人次,协助参与矛盾纠纷调处57件。三是法律援助专项服务。依托法律援助实体站点和网上平台,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建立法律援助专家库,安排律师全天候值班,推行“点援制”服务,对涉及“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的法律援助案件优先受理、优先办理,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应援快援。2015年以来,共接待群众涉及“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的来电来访咨询3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