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司法局四大举措深化“名所名品名律师”培育工程

06.01.2017  14:32

  海宁市司法局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总任务,以加强律师事务所规范化建设为中心,以律师综合素养提升、法律服务产品优化为基本点,切实提升全市法律服务行业整体水平,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精准法律服务。
   一是加强服务管理,奠定律所做大做强基础。 研究制定律师事务所规范化、信息化、规模化建设的具体标准,深化全市星级律师事务创建工作。指导律师事务所完善决策程序、人员管理、风险防控、质量控制、收益分配等为重点的内部管理制度,推进律师事务所收案审批、利益冲突审查、客户服务体系、案卷信息查询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强律师职业道德建设及律师职业纪律惩戒工作。2016年,开展全市律师执业纪律教育1场,补课5人,个别训诫教育3人。加强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实现律所党组织全覆盖。推进嘉兴律协海宁分会筹建,打造“海宁律师之家”服务平台,促进县域律师行业管理进一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二是坚持需求导向,不断创新法律服务产品。 搭建平台,推动律师广泛参与立法、执法、司法、市场经济、社会管理等各领域的法律服务,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精准化法律服务。结合本地实际,重点研发服务重大项目、处置“僵尸企业”、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知识产权保护、涉外经济、公司并购、互联网经济等领域的法律服务产品。完善律师服务楼宇经济“一楼一所”结对法律服务产品,着力服务楼宇管理部门招商引资、去库存,为入驻企业开展“法律体检”,协助入驻企业完善管理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整合优化三大公益法律服务产品,即扩大“E先锋”农村法律顾问品牌影响力,做强“涉法涉诉”品牌引导力,提升政府法律顾问团品牌服务力,为本地经济发展提供精准法律服务。
   三是提升服务能力,大力加强律师人才培养。 加强与人社部门协调,将律师人才培养纳入各地人才培养规划,进一步完善扶持培养政策措施。加大专业化、职业化培育力度,突出高端人才、涉外律师人才、业务专家人才、新型领域法律服务人才等重点,建立法律服务行业领军人才和后备人才库。将律师职称评审工作纳入各律师事务所工作考核、评先评优内容。加强青年律师培养工作,深化选拔优秀青年律师挂职司法所长助理工作,已累计下派10批次41人次。通过加强培训、建立导师制、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完善青年律师培养制度。加强律师经常性培训工作,完善业务研讨、实务交流机制和平台,增强律师综合服务能力。举办全国首个县级法官-律师实务论坛,搭建起了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的交流平台。目前,全市已有律师156人,万人律师比达2.32。预计到2020年底,全市执业律师人数突破200人,每万人律师比达2.5以上。
   四是做好全面宣传,充分展示律师行业形象。 联系《嘉兴日报》组织开展了全市律师事务所评选展示活动,活动微信阅读量超16000人次,近6000名的网友参与到评议投票。先后对海宁市政务地理信息系统、海宁司法微信公众号、嘉兴市公共法律服务网上律师、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信息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完善。此外,线上公益法律服务、青年律师挂职服务等多项工作也得到了包括海宁电视台、浙江日报、嘉兴日报等媒体的报道,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社会各界对海宁律师行业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