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发现最古老的具尾锤新种甲龙——中国缙云甲龙

01.03.2018  12:32

  发现于缙云县壶镇的新种类甲龙类化石,日前被正式命名为中国缙云甲龙(Jinyunpelta sinensis)。

  中国缙云甲龙化石在2013年由浙江自然博物馆、缙云县博物馆和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联合抢救性挖掘所获。缙云甲龙生活的时代距今约1亿年前。比之前发现的具有尾锤的甲龙类化石早了1000多万年。

  甲龙类恐龙最为人所知的可能就是尾部的尾锤。但实际是只有少部分甲龙有尾锤,而且尾锤只出现在甲龙类演化的后期。甲龙类可能起源于中侏罗世,但早期的甲龙类化石比较破碎,目前确认的最早的甲龙类化石发现于晚侏罗世(距今1.5亿多年前)。此前有尾锤的甲龙化石只发现于晚白垩世末的坎潘期和马斯特里赫特期(距今约8360~6600万年前),最古老的保存尾锤的甲龙化石为发现于中国北方和蒙古的谷氏绘龙(Pinacosaurus grangeri),距今约8000~7500万年前。

  

  中国缙云甲龙头骨背视图

  

  中国缙云甲龙头骨腹视图

  

  中国缙云甲龙头骨右侧视

  

  中国缙云甲龙尾锤化石

  甲龙亚目(Ankylosauria)分为甲龙科(Ankylosauridae)和结节龙科(Nodosauridae)两大类。结节龙类头骨较长,尾部没有尾锤。在甲龙科中,较原始的甲龙科头骨较结节龙的稍宽,但仍就长大于宽,也没有尾锤。直到较进步的甲龙亚科(Ankylosaurinae),头骨变宽,尾部有尾锤发育。据支序分析显示,缙云甲龙为目前最为原始的甲龙亚科成员。

  浙江之前研究命名了两种甲龙类化石:丽水浙江龙和杨岩东阳盾龙。丽水浙江龙的分类还有争议,之前被归入结节龙科,但在最新的分析中被归入到了甲龙科中,由于缺少一些独特特征,被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是无效种。丽水浙江龙保存了完整的尾椎,可以确认尾巴末端没有尾锤发育,与缙云甲龙不同。东阳盾龙没有保存尾椎,但保存了愈合的荐盾板,属于结节龙类。缙云甲龙目前发现了至少5个个体,是目前在中国南方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甲龙类化石,已发现的化石基本覆盖全身所有部位,浙江自然博物馆专业人员根据已发现的化石对缙云甲龙进行了复原装架,复原后总长约5米,高约1.3米。缙云甲龙的发现说明白垩纪的浙江生活着多种甲龙类恐龙,包括结节龙科和甲龙科两大类。

  

  中国缙云甲龙骨架复原

  

  中国缙云甲龙复原图(张宗达绘)

  据《浙江省区域地质志》记载,缙云县壶镇于20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甲龙化石,但是当时的甲龙化石标本大部分都丢失了,也没有进行科学的描述和研究。从现有的照片资料上看,当时的化石比较破碎,之后就被渐渐地遗忘了。直到2008年6月,在壶镇的一个开发区工地上发现了部分恐龙化石。缙云博物馆和浙江自然博物馆立即对该化石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当时发现了甲龙类部分头后骨骼化石,标本采回后存放于缙云博物馆。

  2010年开始,浙江自然博物馆联合缙云博物馆和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对缙云壶镇的甲龙化石点进行持续地野外考察。2013年3-4月期间在工地现场发现了不少恐龙骨骼化石,抢救性挖掘了大量甲龙类化石。其中包括头骨和一基本完整的尾锤化石,这是浙江省第一次发现甲龙的尾锤化石,这也基本确定该甲龙属于较为进步的甲龙亚科。

  

  尾锤化石挖掘

  从2013年开始,浙江自然博物馆组织对采集的化石进行细致的修理和复原工作,经过多年的修理工作,目前已完成了大部分化石的修理工作,并完成了复原装架。

  

  头骨化石修理